當時的阿根廷就像壹個充滿機遇和黃金的國家。曾經,它的人均GDP躍居世界第二,擁有全美洲最先進的鐵路和公路網。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被稱為“南美洲的巴黎”......即使壹個人被吹噓有錢,他/她也會說,比如,他/她“像是從阿根廷來的”。
這種繁榮景象壹直持續到二戰結束。此時的阿根廷,相對於滿是瓦礫的歐洲,雖然實力已經不比美國,但依然是美洲耀眼的發達國家。
從65438年到20世紀50年代初,阿根廷各行各業在貝隆夫婦的治理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
除了促進福利和爭取選民,貝隆夫婦還在認真規劃壹些“百年大計”,如建設阿根廷自己的航空、冶金、汽車等民族工業,提高國家工業化程度...和發展核武器!
壹個像樣的發達國家手裏怎麽可能沒有核武器——誰有原子彈,誰就是大國,誰就有世界事務的話語權。
1950年,貝隆總統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口號——“我們必須在工業上與發達國家競爭,否則我們永遠只能是壹個依附國。依賴的國家會付出代價,我們會擁有美國所擁有的。”
當時聽得全國熱血沸騰,仿佛有了信心,就已經成功了壹半——趕超美國,超越蘇聯不是夢!
1950年,阿根廷成立國家原子能委員會,正式啟動核項目。戰後,阿根廷吸收了很多世界各地流亡的納粹科學家(當然壹流的都去了美國),加上自己的智力資源,頗有沾沾自喜的可能。
壹年後,震驚世界的壹幕發生了。
1951三月底,貝隆總統雄心勃勃地宣布:阿根廷在氫彈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經領先美蘇。不出幾年,阿根廷將成為世界上第壹個擁有氫彈的國家!
要知道,蘇聯成功試爆原子彈還不到兩年。世界上只有美國和蘇聯擁有核武器技術,但雙方都沒能造出氫彈。
所以貝隆話音壹落,整個世界都蒙上了壹圈,美蘇都覺得自己被打了耳光——畢竟阿根廷的原子彈都沒了,怎麽可能壹上來就超車搞氫彈。要知道,氫彈的引爆需要原子彈作為“導火索”,這是壹個必須的序列。阿根廷人找到了什麽“捷徑”?
更何況原子彈的研發是物理學的高級過程,對國家的工業基礎也有相當的要求。阿根廷雖然有錢,但主要靠賣糧食、牛肉、礦產賺錢。產業不明顯沒道理,這麽快就要生產氫彈。
結果,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所有酒店和招待所都被訂滿,出租車和公交系統不堪重負。
要說阿根廷為什麽能有這麽大的底氣超車,搞氫彈,跟壹個從歐洲請來的神人有關——羅納德·裏克特博士。
richter博士,奧地利人,自稱在第三帝國(納粹德國)時期參與了希特勒的原子彈項目。
從65438到0948,裏克特博士來到了阿根廷。
裏克特博士說,他找到了制造氫彈的捷徑,但他保持低調,因為他害怕美國和蘇聯會放過他,綁架他。他看好阿根廷,根本看不起美蘇。
妳感動嗎?
就這樣,依靠自己之前的科研成果和阿根廷對納粹德國科學水平的高度信任,裏希特博士成功愚弄了貝隆夫婦。
於是,阿根廷政府花了很多錢支持裏克特博士的科研工作,把他當大神壹樣看待,前後投入了壹億多美元。
1951年2月,裏克特在實驗中發現了伽馬射線,他更加確定自己離實現氫彈的目標不遠了。
尷尬,久而久之,裏希特的“科研成果”暴露無遺。
在接下來的壹年裏,庇隆派出的幾個專家組都在核試驗室,但他們中沒有壹個人能檢測到與核反應有關的輻射。裏克特醫生總是解釋說現在時機不對。
在這種情況下,時任阿根廷原子能委員會主席的伊勞·拉戈伊加(Irao Lagoiga)忍不住告訴了貝隆總統真相——所謂的“反應堆”是壹種特殊弧光燈的放大版,這種燈早在19世紀就已發明。這個燈泡接通交流電時會發出悅耳的聲音。而裏希特的“氫彈”,其實只是壹個超大的“電子琴”。
貝隆得知真相後怒不可遏,但為了國家面子,他沒有公開真相,只秘密逮捕了裏克特博士,並終止了對其團隊“科研工作”的財政撥款,耗資1億元的核武器項目也因此而驚愕。
然而,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在那裏,美國中央情報局向阿根廷南部派遣了經過精心訓練的特工,執行與核武器研發有關的“破壞任務”。
結果特工們到了就被困住了——根本沒有“破壞對象”。
通過特工帶回的第壹手情報,美國判斷已經接近了。於是,通過媒體,關於阿根廷氫彈計劃的“大烏龍”正式向國際社會揭開。
之後很長壹段時間,阿根廷都被國際社會嘲諷,成為與核武器相關的最大笑柄。
1952年7月,貝隆夫人和艾薇塔·貝隆去世。
整個阿根廷陷入了悲痛的深淵。哀悼日,70萬人為她的靈柩默哀。人們反復呼喊著“艾薇塔”的名字。有人當場哭了出來,有人試圖親吻她的水晶棺材。其中因踩踏和撞擊死亡16人。
貝隆夫人的葬禮也是貝隆總統政治生涯的巔峰——從此,成為鰥夫的貝隆逐漸失去了權力和聲望。
1955年,庇隆政府在壹次軍事政變中垮臺。
30多年後,軍政府和民選政府輪流上臺,兩派的執政綱領是“反義詞”。有的主張引進外資發展OEM產業,有的則大力推行“去工業化”政策...有壹段時間,阿根廷往往過了幾天好日子就陷入無休止的衰退循環,各行各業都被折騰得壹塌糊塗。
要知道,壹個完善的軍事打擊和防禦體系,是屬於壹個龐大、復雜、持久的工程,需要多個政府接力,拋開公私恩怨,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這就是阿根廷,政局動蕩,政府前後互相否定,非常高於生活。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阿根廷的GDP增長率就像過山車壹樣刺激,漲了又跌,跌了又漲...後來實在沒錢了,阿根廷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錢,結果還是不夠。成了有名的賴賬國家,聽起來好難過。
在阿根廷政府方面,壹言以蔽之,也是如此。如果全力以赴發展獨立的軍工和國防體系,勢必影響國家經濟社會利益分配,財主不滿,民生受到嚴重影響,進壹步動搖本屆政府的執政基礎,對其政治生涯的延續十分不利。
而且,就算是經濟賬,在壹定時期內直接購買現成的商品,確實比在自身國防的基礎上進行壹點點補充開發劃算得多。
在經歷了很多痛苦之後,阿根廷徹底放棄了核武器計劃。
與核武器計劃壹起的,還有阿根廷獨立的航空制造系統。
原來,在庇隆政府時代,從北非遠道而來的頂尖飛機設計師Kurt Tanker和Rein Horton被庇隆委以重任。他們在納粹德國Ta-183戰鬥機的基礎上,為阿根廷研制了“箭”系列戰鬥機,性能良好。
可惜還沒正式投產,庇隆政府就垮臺了。之後,這項耗資巨大的工程被緊急叫停,譚可也帶著遺憾離開了印度。
如今,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阿根廷空軍博物館裏還能看到箭-I和箭-II-5戰鬥機。
顯然,在50年代,阿根廷有機會站在世界航空領域的最前沿。這些未完成的項目本可以將阿根廷的軍事工業乃至其國際地位推向壹個新的時代。
活生生的事實證明,主動放棄獨立軍工產業的阿根廷,壹旦介入,將會極為被動。
典型的例子就是1982的馬島之戰。
戰爭初期,阿根廷占據絕對優勢。從法國進口的“超級旗幟”戰鬥機利用地球曲線進行戰術隱身,用2億美元的飛魚導彈擊沈了價值2億美元的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壹舉震驚世界。
但是,撒切爾夫人的不斷操作也不能放在壹邊——她專門給法國總統密特朗施壓。不得已,法方將數據鏈密碼交給英軍,宣布對阿根廷“禁運”。
沒過多久,阿根廷手裏的飛魚導彈全部用完,之前也沒有庫存,阿根廷軍隊頓時忍無可忍,最終被英國打敗。
曾經承諾為阿根廷提供“保護”的美國壹開始吃瓜,後來又暗中和英國壹起向法國施壓,搞禁運。
顯然,美國已經對世界進行了分類——如果妳不在美國的核心,那麽在關鍵時刻親美是沒有意義的,無論妳有多聰明。
馬島戰爭失敗再次引發阿根廷政局動蕩,國家壹片混亂,耽誤了很多發展機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恢復...尤其是阿根廷失敗的貨幣政策,其比索要麽接近崩潰,要麽“再次崩潰”。
這兩年受疫情影響,比索徹底崩盤,阿根廷人幹脆直接用美元。
國家的這種長期混亂狀態,也讓其國民失去了“擼起袖子加油幹”振興國家的精神。以至於阿根廷人都嘲笑自己現在的狀態——在阿根廷,最勤勞的就是奶牛,奶牛每天都在認真地吃草,以便能賣個好價錢。
最後,講個笑話:
伊朗問美國:妳為什麽關心我?
美國:因為我懷疑妳在研發核武器!
伊朗問:俄羅斯有核武器,妳為什麽不直接殺了他?
美國:因為他真的有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