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個皇帝寫詩最好?
中國歷史上有幾百個皇帝,很多都是附庸風雅,少數國王確實有真才實學。任何壹個會寫詩的人,都不想被千古傳誦。然而真正能登上文學殿堂的人並不多。漢高祖劉邦是第壹個寫詩的皇帝。他的作品只是壹首大風歌,卻能流芳百世,為後世帝王所景仰。其實劉邦天生就是個街頭無賴。但當他多次戰鬥成功,回到家鄉時,才想起天下初定,國家不穩。他用壹句“安得蒙西施手四方”表達了他求賢若渴的心情。有人不了解劉邦的來歷,認為壹個不讀書的人怎麽能唱出這麽豪邁的詩句?其實不讀書的項羽也能寫詩。漢兵短時,他就唱出了“山拔則怒,不利則不死”這樣的名句,充分體現了那是壹個文武雙全、風雲湧動的輝煌時代。在中國文學史上,魏文帝·曹丕的地位相當突出。曹丕是曹操的兒子。他篡漢自立,迫害曹植。他政治名聲不佳,但文學成就不可小覷。曹丕的《葛炎行》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完整七言詩,為七言詩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貢獻。七言律詩《葛炎行》有兩句,第壹句是“秋風蕭瑟,天寒地凍”,這是他的代表作:秋風蕭瑟,天寒地凍,草木搖露霜,雁過南飛。我想妳了,妳心碎了,妳想家了,妳發不出長久的停留。妾獨守其室,恐忘憂,不覺衣上沾淚。短歌不能長。明月照我床,群星西流夜尚早。牽牛和織女隔空相望,何樂而不為限制河梁!詩人以秋夜為背景描寫了思鄉女子,細膩婉轉地表現了她揮之不去的相思之情。語言樸實、優美、生動、感人,能很好地表達曹丕詩歌的總體風格。隋末唐初,是壹個豪放的時代。這壹時期的代表人物楊迪和唐太宗都寫了詩。煬帝的詩如春江花月夜:暮色江面靜,春花爛漫。海浪會離開月亮,潮水會帶來星星。太宗的詩如初夏:春夏壹變,鳥語花香壹夜之間。陰陽葉深而淺,早晚輕煙重。鶯聲猶在殿中響,橫絲在天。裴高瀾影相連,細草相連。青鱗在側,玄言舞檐前。何以汾陽,只在山泉之後。楊光的李世民的詩壹般般,缺乏自信,他們的詩之所以流傳下來,完全是因為詩人特殊的政治身份。如果從純文學的角度來比較,恐怕他們的作品放在前途壹片光明的唐詩中,連“遜色”都算不上。說到寫詩,就不能不提到南唐末年的統治者李煜,他被歷史戲弄,在文學上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巔峰。李玉京擅長書法、繪畫、學律詩、寫作,以詞為最高成就。他的《於美人》、《浪淘沙》、《五爺提》、《相約歡》等詞作都是流傳千古的名作,其中以於美人的《春花秋月何時了》最為著名,至今仍傳唱。他在位初期,詩歌的風格清麗柔和,沒有擺脫“花”的習氣。亡國之後,在“天天以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他以壹曲哭到血盡的絕唱,讓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詩壇的“天子”。正是“國家不幸詩人幸運,文字到了滄桑才開始起作用”。這些後期詞作,意境悲涼深邃,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埋下了伏筆,為詞史上的壹代宗師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詞到,眼界開始開闊,感情開始深厚。”至於其語句的優美和諧,更是前所未有。李漁的詩也很有特色。他被俘後,曾在過中江看石城時落淚,感人至深:江南江北故裏,三十年壹夢。如今,婺源宮無人問津,廣陵太殿壹片荒涼。雲籠千片愁,雨打舟淚流。有四個兄弟三百張嘴,我不能坐以待斃,胡思亂想。宋徽宗·趙霽的經歷與李漁很相似,他也擅長寫詞。他曾寫道:“人不敢明說。“不忍仰視,羞見舊月”這樣生動的句子,描寫相思之情,燕山亭表達亡國之痛:……帶著送走的恨意,這壹對燕子又怎麽能開口說話呢?天遠,千山萬水。我知道紫禁城在哪裏。為什麽不去想,除了在夢裏,有時候我已經走了。沒有證據。而夢想,有時不是。號稱文學武俠第壹人的乾隆皇帝,也愛寫詩,而且非常勤奮,壹生留下了幾萬首詩。可惜最有福氣的皇帝底子差。有的像打油詩,有的像散文中的押韻,如“禦湖三月生,清風不動玻璃平”,再如“今朝娛樂,追憶往昔”,還不如壹個今天愛讀古詩的普通知識分子。但在朝臣眼裏,天子的詩再垃圾也是“精品垃圾”。誰敢說閑話?因此,皇帝的詩相繼問世。文化上有不少乾隆皇帝開的玩笑。例如,他為靈隱寺題詞,紫菱上方的雲字頭被放大。以下幾個字不夠,朝臣改主意,改名叫“雲林寺”;乾隆曾把“滸墅關”當“滸墅關”,“淅川”當“四川”,朝臣默默更改地名,沿用至今。甘龍寫了成千上萬首詩,但沒有壹首為後人所熟知。不讀書的“街霸”劉邦,憑壹首即興之作就能流芳千古。歷史似乎告訴人們,這位愛“用言語得罪人”、對文字獄特別感興趣的李鴻皇帝,不僅貽誤了時代,還醜化了自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