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上海滑稽戲為何流行不起來?

上海滑稽戲為何流行不起來?

相比上世紀的鼎盛時期,當下的上海滑稽戲、獨角戲面臨著觀眾文化需求日趨多元、演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局面,其發展確實進入到了壹個歷史低谷期。優秀作品少、大型演出少、冒尖演員少已經成為上海滑稽界不得不承認的事實。近些年,姚慕雙、周柏春、楊華生、綠楊等大師及多位“雙字輩”藝術家相繼離去,更讓許多熱愛滑稽戲、獨角戲藝術的觀眾感到痛心憂慮。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歷史的河流大浪淘沙。事實上,上海滑稽戲、獨角戲當下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要再現當年滑稽界的精彩輝煌談何容易?

時代環境的變化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語言載體。上海人面臨的“滬語危機”對上海滑稽戲、獨角戲帶來巨大沖擊。地方戲曲曲藝脫離不了地方方言,這是水和魚壹般的關系。這些年,上海獨角戲也曾上過央視、登過春晚,甚至參加過壹些綜藝選秀節目,但是壹旦放棄滬語進行表演,效果就怎麽也出不來。有調查顯示,在上海初、高中生中,家庭交流使用普通話的比例遠高於上海話。面對“基本能聽懂但不太會說”的上海青少年,滑稽戲、獨角戲的影響力自然呈下降之勢。

其次是傳播介質。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上海滑稽戲、獨角戲的傳播模式。上海獨角戲最早就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的,多少年來開著收音機聽相聲、獨角戲成為上海人的壹種習慣。放學回家邊吃晚飯邊聽廣播,這是許多70後、80後童年時代的生活常態。有趣的是,《開無線電》還成為了上海獨角戲的經典之作。然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對廣播、電視所造成的挑戰前所未有,高度依賴廣播、電視的上海滑稽戲、獨角戲所受到的影響可想而知。

再次是腳本內容。上海滑稽戲、獨角戲的“噱頭”不噱。與相聲的“抖包袱”相似,上海滑稽戲、獨角戲拋出笑料叫作“出噱頭”。然而,當下網絡時代的傳播速度大大提升,短短幾小時,壹個新聞熱點就能引發眾多網民自創的笑話段子。例如,本屆裏約奧運會就讓人領教了“高手在民間”的搞笑功力。這樣的傳播速度是傳統滑稽戲、獨角戲腳本生產方式所難以匹敵的。在沒有網絡傳播的時代,“噱頭”的制造不僅靠編劇、演員本身,甚至還可以從古代的壹些笑話集子中挖掘素材,比如《笑林廣記》中的許多笑話,都被運用到獨角戲表演中成為出彩的“噱頭”。在當今網絡社會中,這種情況恐怕不會再發生。今年3月,84歲的滑稽戲老編劇周藝凱在壹場藝術研討會上就發出感慨:“再不趕上形勢怎麽辦?連普通的老百姓都比妳專業搞滑稽的人要‘滑稽’。”

最後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