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我自己。
我想看看阿武會走到哪裏,看看他還能做什麽。
我把自己想象成壹只公鮭魚,在初春的河水中費力地奮鬥。”
音樂家阪本龍壹說,北野武是我見過最聰明的人之壹。他可以成為壹個偉大的總統,只要我們的社會願意接受。
被譽為“ 電影界莎士比亞 ”的大神黑澤明,臨死前特別修書壹封給他,讓他繼承自己的衣缽,這或許是對他最高的贊譽。
但同時,他也是壹個來自貧民區的孩子。
他是壹個油漆工的兒子,用他的話來說是“ 壹個在日本被社會藐視的階層” 。
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名牌大學,為了不向家裏伸手拿錢,輟學到酒吧當服務生,後來做了出租車司機,或幹脆四下打短工。
直到壹個偶然的機會,他從打工仔變成了相聲演員,再到綜藝節目主持人,非科班出身,最後卻誤打誤撞當起了電影導演,沒料到創造了人生的奇跡,屢次斬獲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被視為日本電影的“唯壹希望”。
李安評價北野武:“只要他在旁邊壹站,就能被編成壹個故事。”
而對於北野武來說,編故事拍電影是他與這個世界和解的方式。
因為,在他的內心,這個世界是瞧不上他的。
“基本上,要是我沒經歷過這麽苦澀的人生,也許我會變成另壹個人……不過人生無法重來。我們沒辦法逃避自己的童年。 我忘不了年輕歲月中某些非常艱苦的片段,我沒辦法忘記有錢人看我們這些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時,那種居高臨下的眼光。 ”
北野武曾經在他的自傳中描述了壹段他的童年生活:
“小時候,我上的是足立區公立小學。這是壹間有錢人家子弟就讀的學校,到今天仍然極負盛名,學生會帶著價值三萬日元的手機去上學。我記得學校裏有壹位藤崎老師,當了我五年的導師。他讓我印象很深刻。
以前他在壹所專門學校教過書,後來才來到東京定居,在我們學校當老師。他讓我學會所有的東西:音樂、運動的重要性、數學、風琴……偶爾,當我沒有好好寫作業,他會出手打我的頭幾下。
這時候,我就會想象自己是班上的另壹個小男孩,看著小武挨打。我不再存在自己的身體內,突然變成另壹個人。也許這就是我的方法,讓自己不去感受任何痛苦。
這種以疏離、冷冽隱含暴力的眼光看待壹切事物的原因也讓北野武成為後來的冷暴力美學的電影大師。
與其茍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
1983年,36歲的北野武,是日本首屈壹指的相聲演員,是活躍於電視熒屏裏的電視明星。在大家眼裏,他就是壹個機智幽默的大紅人。但日本國寶級導演大島渚卻說,他看到了北野武身體裏藏著“ 壹個鐵石心腸的男人 ”。
於是,邀請他出演《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中,壹個作風粗魯、性情不定,喝了點酒就會很憂郁的上士。
這部嚴肅的電影、粗暴的角色,就像壹個開關,開啟了北野武傳奇的電影生涯,也開啟了北野武自己都意外的另壹面——冷酷粗暴、陰沈暴戾。
接下來,自導自演處女作《兇暴的男人》、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獲獎作品《花火》、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座頭市》……壹部部充滿暴力的電影,壹個個沈默粗暴的角色,成為北野武式的“暴力美學”。
沈默的人,往往深情如大海。可惜,他無從表達。
父親去世後,北野武在整理遺物時,居然找出兩三張父親練字的紙,上面歪七扭八地寫著他的名字——北野菊次郎。父親到死都寫不好自己的名字,但他壹直在偷偷練習。
可是,生前,父親明明常吼北野武:“會寫字有屁用,刷墻又不用寫字!”
就是這幾張紙,讓北野武哭了。哭得比父親去世時還傷心。
這時,北野武才理解“ 我們錯過了什麽 ”。為了不讓錯過繼續錯過,北野武開始用電影與父親隔空對話。
“ 我記得自己只跟他玩過壹次,就是他帶我去看海的江之島海灘上。那是我僅有的記憶,是我跟他在壹起,應該說是……快樂地、真正***享的片刻吧 。”因此,北野武的電影裏,經常出現大海。
1999年,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了電影《菊次郎的夏天》,直接用了父親的名字,這就像壹封寫給父親的情書。男主角菊次郎的閑散無聊,無神呆坐,像極了父親。
這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影片,被譽為北野武最富溫情最晴朗的電影,並提名了當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最佳影片。
就這樣,北野武將父親留在了壹個個悲涼又溫情的鏡頭殘影中。
這是壹個無能的父親,壹個徹徹底底的失敗者,幾乎壹無是處,不會賺錢,不會顧家,沒喝酒時就是個懦夫,喝了酒是個暴徒。
北野武對父親,不是簡單的諒解,因為壹個兒子對父親的感情比這更加復雜,是和解,是憐愛。在壹次次的重復再現中,北野武釋放出壹個兒子對父親的不忍。“ 他甚至是想創造出壹個世界,希望父親能有另壹種人生。”
戀母的孩子
可是,母親死了,我也不能永遠戀母。
北野武形容自己的母親是個聰明、自信、要求嚴格的女性,絕不讓自己任人擺布。母親秉持著自律和絕對尊重他人的觀念,用盡壹切可行的方法想要把她的孩子們擺脫貧困。我自認有戀母情結。 壹有事情發生,都還有想依賴她處理的習慣。不管到什麽時候,我都還是個孩子。
在北野武事業風生水起之後,母親公然向北野武索取每個月20萬日元的零花錢,北野武因此痛罵母親為“吸血鬼”。他對貪婪的母親、對家,埋怨、憤怒乃至失望了。
但就像北野武的電影結局,結局來得有點突然。
她如果用奇怪的袒護方式說兒子沒錯,肯定會遭世人圍毆。“真是個沒救的蠢蛋,請原諒他吧。”她這樣說,大家也不會生氣,只會感覺:“那家夥確實讓人束手無策哩。”
我輸了。在守靈夜那天的記者會上,終於放聲痛哭。
綜藝節目壹再播出那個畫面,真是失態。我原本壹直在想:怎麽用 笑話 帶過這件事?“每次都以為這次真的沒救了,結果都又活過來的大野狼婆婆,終於死了。”
實際上,我是撫摸母親的臉說:“好像來自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來家裏的朋友們都被逗樂了。
可是,真到了葬禮,還沒開始講笑話,他便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若幹年後,他說:“什麽時候我們覺得父母原來那麽不容易,我們才算真正的成熟。”
才華 是面對這個世界唯壹能讓我擡頭挺胸的東西
對於這個世界,北野武的內心是憤怒的。
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麽會討厭宮崎駿。
2014年,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北野武炮轟宮崎駿,“我最討厭動畫什麽了的,也非常討厭宮崎駿這個人,不過他的動畫很賺錢。”
除了大家猜度的政治立場不同,北野武討厭的並不是宮崎駿,而是宮崎駿代表的那種美好。
宮崎駿是標準的富二代,小時候父親送他的是飛機模型,是天空,在他的作品裏看到都是世界的美好。而北野武,他的小時候只有窮,他從來沒有看到這些美好,他唯壹能做的只是和這個醜惡的世界,美麗地和解。
兩人對於美麗世界的理解,是無法達成***識的。
對自己的復仇
小時候,我有壹種肉體上的情結,壹種不如人的感覺,因為我的身材太瘦弱,尤其是在運動的時候,覺得這副軀體阻礙著我。
我討厭我的身體,對自己感到憤怒。
在我的腦袋裏,有兩個互相矛盾的“我”。
我感受到某種不公平,意識到平等並不存在,意識到有些人比其他人來得更優越,也更得天獨厚……長大成人後,我比較少去想到我的身體。
我報復了我自己: 打拳擊。對自己矮人壹截的情結展開復仇。
今天,我穿著短褲和拖鞋,爬進我的勞斯萊斯。不管我的生活水平怎樣,我希望人們看到的是我本來的樣子,然後很單純地認為我就像個平時對自己外表漠不關心的人。但我很清楚人們是怎麽看我的,我知道他們對我奇怪的肢體外形有什麽看法。
總之,想要享受人生的樂趣,就不要對別人、對老天爺、對國家與政府抱著太多期待。人必須花很大的努力才能確保自己得到最些微的快樂。這確實很不容易,因為這條路上布滿了陷阱。而我出於經驗,學會了快樂也來自付出:對窮人、對社會、對工作的付出。我個人覺得,讓我產生幸福感的就是這壹點。
就我來說,這是壹種用來對抗不平等的方式。
他說,人在經歷過壹堆失敗或痛苦的考驗後,是沒辦法在人生中正常地成功的。這是多麽現實和痛苦的說法。
但北野武真正可貴的是,他沒有放棄這種成功,對他來說,美麗和解的關鍵是在於自己的不斷奮鬥和努力。
“ 也許童年的陰霾是讓人痛苦的,揮之不去的,但這並不能成為壹個人無法成功的理由。只是這種成功要比正常人來得曲折些。 ”
部分資料選自《北野武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