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人,都是八十年代接父親的班進的供銷社。那時候各種物資都缺,買家電要找熟人,買化肥要領導開條子。生產責任制後,連著幾年農業豐收,農村的購買力壹下子爆發了,物資供不應求,特別是化肥,農民能舍得上。供銷社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好時期。
這時候,又是就業增長最快的時候,縣上領導幹部的子弟、親屬托關系進入了供銷系統,供銷系統的老職工為了解決自己子女就業問題,提前退休,讓子女接班,供銷社壹下子膨脹了起來。由過去的二百多人,到了壹千多人。
李東聲二十歲了,家在城中村,沒有多少地,遊手好閑的,結交壹些閑人,父親看著難受,自己退了讓他接班,進了工業品公司,經營電器。師傅們看他熱情厚道,都願意給他幫忙,縣城門市有個營業員,人很漂亮,眼高手低把自己耽擱到了二十四歲,已經算老姑娘了,壹撮和事成了。李東聲是好事成雙。師傅們愛帶著他跑業務,他為人熱情,和廠家的業務員很快都熟悉了。
田誌林年齡小,才十六歲,進了生產資料公司。這是最有油水、最有實力的公司。他個子不高,矮矮胖胖的,熱情很高,愛學習,保持著上高中時的學生樣。省上舉辦的知識競賽拿過獎,公司的領導是過去趕大車的,沒有文化,壹些文字上的事就交給田誌林,再加上年輕腿勤,很得領導喜歡,在外跑業務愛帶上他,他因此也學到了不少東西,義氣豪爽,愛結交朋友,和底下銷售點的人吃吃喝喝混的很熟。
成公社的父親過去在渭源公社的供銷社當過主任,營收好,管理細,提拔到了縣供銷社做了副主任。他說,他小時候跟隨父親,在鎮上念書,別人家裏缺吃少穿的時候,他在供銷社的竈上冬天能吃到羊肉,平時能吃到副食,他就沒餓過肚子。
好多人通過關系要到供銷社當營業員,當時有個順口溜“壹工二幹三教員”,而供銷社的營業員又是工人裏最時髦的,穿得好,再抹點自己賣的化妝品,在人前壹站很興人的。營業員裏有好多年輕長得好看的,所以那時候,有好多人不為買東西就為看營業員到供銷社商店去的。現在有人還開玩笑說,李東聲的老婆過去賣勞保產品,好多工人排長隊,到跟前眼睛只顧了盯李東聲的老婆就忘了接找的錢,李東聲靠老婆的臉蛋掙了不少錢。
他們幾個,都參加過高考,沒有考上,進了供銷系統,把嘴伸進了洋面袋子,脫離農村了。時機真好,在這幾個單位,工資有保障,又有好多人圍在跟前說好話,好買些平價東西,在同學朋友面前三個人都覺得高人壹等。
但是好景不長,改革開放政策實行了,各種物資放開經營了,供銷社實行改革,縣上的公司開始是幾個人承包用單位的錢做生意,貨賣了以後,本錢歸還給單位,交點管理費,後來生意越來越難做了,有人就虧了,不交錢了。供銷社是幾個人合夥承包櫃臺,承包門面,把集體進的貨作價給職工,賣完後上交集體。這樣折騰了幾年,生意壹合夥矛盾就多,有的攤攤好,有的虧了,矛盾越來越多,以至於公司的經理就像生產隊的隊長壹樣沒人當了,有為了錢打架的,有拿著公款不還的,有長期不上班的,“槽裏無食豬拱豬”就應了這句話。
賣電器的門檻低,壹下子出現了好多家門市,工業品公司很快陷入了困境。這時候李東聲的壹個組,經營的情況還好。他這個人比較厚道,過去跑的電器廠家有好多的老關系,都給壹點面子,廠家也在尋找銷售渠道,這時候李東聲很快代理了幾家大品牌,生意做得是風生水起。在他周圍聚集了五六個工業品公司的職工都願意跟他幹,他老婆在縣城的百貨門市站櫃臺,這時候也想到他這裏來做事,他為了不引起其他合夥人的猜疑,堅決不要。老婆壹氣回娘家了,田誌林知道了這件事,要了李東升家的鑰匙,說“妳別管了”。結果,晚上李東生回到家,飯已經做好了,老婆在竈房聽到門響,就高聲說,“妳回來了”很熱情。李東聲納悶了。原來是田誌林派他手下的剛從商校畢業的會計曹麗麗上午到李東聲家去做飯了。下午,他兒子到櫃臺給他媽媽壹說,老婆坐不住了,因為曹麗麗比她年輕漂亮。為此,老婆氣沒處撒,在櫃臺吊了幾個月臉,來買貨的人都少了,說是臉蛋沒有以前嫩面了。
生產資料的情況還好些,農資都是大批量的東西,資金大,剛開放,社會上沒有那麽多的資金,基本上還是集體做,但是這時候,人的思想已經亂了,沒有為集體考慮了,領導吃飯接待壹年就是幾十萬,再加上損耗壹年幾百噸,公司就讓幾個直接參與經營的掏空了。上面也管不了,只要有上面吃飯的,報發票的錢,就由公司胡折騰去。把壹個好好的公司搞的是豬拱豬狗咬狗。這時候田誌林在單位就吃不開了,年輕人有上進心,正直,反倒沒有市場了,苦悶得很。有時候就願意到李東升那去坐坐,看人家是怎樣做的,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終於機會來了,有壹個磷肥廠的業務員找到公司看能不能由公司去做本地的總經銷,公司的領導上午喝了酒,睡覺了,沒理人家。業務員坐在辦公室等車去臨縣,田誌林碰上了,壹拍即合,沒有錢,馬上想到了李東聲。李東聲二話沒說,把自己的銀行卡就交給田誌林。田誌林也是膽大,卡上的錢壹分也沒剩,全用了,壹激動下了最大的單子。來人認為田誌林義氣,告訴了公司,就把全省總代理的經營權交給了田誌林。這下田誌林也發愁了,這麽大的事從來沒做過,曹麗麗說,“不怕,只要貨好,不愁沒銷路”也是女人仗膽,不敢讓曹麗麗笑話,去找他師傅去了。
他有個師傅去了省公司,待他很好。他馬上去省城,請回了師傅,讓師傅給他坐鎮,把師傅手下過去的能工巧匠用了五個人,去跑市場。他給這幾個人說,公司掙的錢妳們幾個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剩余百分之五十要擴大再生產,買自己的地方,建庫房,做成全縣最大的農資銷售公司。
也是該田誌林發財,省農科院做的小麥施磷試點取得了高產,整個渭北土地都缺磷,磷肥的需求壹下爆發了,為買磷肥要找熟人,壹下子田誌林有了在生產資料公司當經理的感覺。
我們縣是個交通樞紐,有火車站臺,國道省道,壹下子田誌林就成了全省數壹數二的大戶,在鐵路沿線都甩車皮,磷肥賣到了全省,能不發財嗎?
縣上的生產資料公司,占據著黃金地段,不做生意,成了中心城區的垃圾場。職工整天鬧事,要工資,要吃飯。縣上算了壹筆賬,按安置政策,把地方賣了,安置完職工,還能給財政結余壹部分資金,馬上啟動改制,交齊了職工的養老統籌,職工拿到了幾萬元不等的錢,解除了勞動合同,和公司沒有什麽關系了,推上了社會,以後的養老統籌由職工自己交。田誌林也壹樣,但是他沒領算給他的補償款,安心做自己的生意,所以他的用工關系還在生產資料公司。
這時候成公社的日子不好過,給他和幾個女職工分了壹個門市,賣衣服棉布。市場上都是個體戶在賣,成公社和幾個女職工哪能競爭過個體戶,都下不了苦,進貨搬運都指著成公社,沒有多少銷售,越幹越沒勁。禍不單行,這時候成公社父親得了癌癥,老婆和孩子都在農村,生活壹下子陷入困境。
李東聲所在的工業品公司也進行了改制,他領了幾萬元,帶著和他壹起合得來的幾個同事,繼續幹他的家電銷售,生意好,他也不計較自己的身份。壹味擴大自己的生意,李東聲找到了成公社,要他在渭源鎮設家電銷售點。成公社不懂電器銷售,李東聲就讓他代銷,連本錢都不用掏,賣了再給錢。成公社下了決心,和那幾個合夥的職工商量,讓他們退出,每月給生活費,幾個職工答應了,他把在農村的老婆接來,開起了夫妻店,壹心壹意跟李東聲做起了電器生意。
運氣來了,不發財都不由妳,責任制後,農村家電銷售的黃金季節,讓他趕上了,後來又趕上了家電下鄉政策,買家電國家給補貼。這個渭源鎮又是全縣最大的鎮,經常是送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都來不及。成公社跟著李東聲美美的賺了壹把。
這時候,李東聲,田誌林,成公社成了全縣搞商貿流通最有名的幾個人。
世界上的經濟危機先從美國的次貸危機開始,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加大了,拉動消費促進就業,又是高速路,又是高鐵,工程多了,需要本地的人供砂石料。經人介紹,成公社把兩個縣標段的砂石料承包了。先要墊資,工程進展到主體起來施工隊才給錢。這可難住了成公社。他盡管生意近幾年好,過日子孩子上學,老人過世都要花,不可能有那麽多錢。李東聲,田誌林聽到了,打電話把成公社叫到了縣城的燒雞店,要了二兩酒,他們喝酒都不行,兩個燒雞,吃了三盤面,喝了幾碗面湯,壹人拿了壹張卡,往桌上壹放,走了。成公社眼裏淚花花的,在桌上趴了壹會,開了飯錢,直接去了施工隊。很快聯系好了砂石料,成立了運輸隊,請人管理,檢查好了運輸車的保險,這是田誌林臨走時給他交代的,他有運輸化肥出事的教訓。
成公社學會了喝酒、應酬,壹下胖了二十斤,掙的錢能舍得花,吃飯,洗浴,在秦嶺山遊玩,所以他的料錢回款很及時。第二年同樣在燒雞店,他拿了瓶壹斤的茅臺,三個人喝,把兩張卡還給李東生和田誌林,多加了貳拾萬元的利息。
做事情就是要圖個長長久久,為人厚道了,不是妳找錢,而是錢找妳,運氣就在為人裏。
這三個人,作為商人,有商人的精明,能抓住機會。也有為人的厚道,好多人願意幫忙。這不,供銷社的改革又開始了,中央方案中說,要把供銷社打造成為農服務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在農村市場要占主導地位。
三月縣社召開了年初工作會,也要按照改革部署完善供銷社的服務體系,提出了三大服務體系建設的改革方案,壹是建立農資銷售的服務體系,二是日用品銷售的服務體系,三是農產品銷售的服務體系。田誌林和成公社聽得是熱血澎湃。會剛散,就坐到供銷社主任辦公室商討日用品和農資銷售服務體系的事,想參與全縣的服務體系建設。
商人的嗅覺是真靈,馬上全國的改革試點就鋪開了,縣上也積極爭取改革試點,項目建設的資金馬上下達了。
家電生意不好做,市場飽和了,另外,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別是京東家電的網上銷售讓李東聲沒想到會發展這樣快,以至於經常看到人家門口堆著待裝的貨,堵住了街道,而他的門市經常是幾個營業員在聊天。這時候老婆已經退休了,經常在幾個銷售家電的門市打麻將,也看到了李東聲的困境。在網上買的貨,都要有人配送,要有倉庫。就對李東生說,我們建壹個配送中心,利用縣上的交通優勢,把倉儲配送這個事做起來,給家電的網上銷售提供服務。李東聲很高興說老婆的麻將沒有白打,馬上跑到京東,淘寶的總部聯系建倉。
還沒說好,自己就租了二十多畝地,建起了物流中心,賣家具的,賣建材的,都找他要地方,他把自己的庫房也放那,壹時他建起的物流中心熱鬧起來了。他又擴大了五十多畝地,田誌林也找到他,把自己的庫房也放那,***同打造壹個全縣最大的物流中心。這時快遞公司也找上門,要和他合作,建立西北倉儲中心,作為中轉站。李東聲的物流中心還在擴大規模。
田誌林看到了自己的危機,電子商務進農村在中央的文件中和供銷社的改革文件中越提越響亮,他的經銷商模式面臨挑戰。他和商家商量,把化肥上到了網上,和新開在村子的淘寶店,京東店合作,讓這些合夥人銷售,他的公司專門配送,走兩條路。壹下子在網上的銷售模式引起了線上的重視,廠家把他的銷售模式在全國推廣。
成公社繼續做他的家電銷售,工程結束了,他掙了壹大筆錢。他是個閑不住的人,吃吃喝喝,開車閑逛已經沒有多大意思了。和他壹起***事的供銷社的職工找到他,讓他帶領大夥壹起幹,上面也看到他有群眾基礎,讓他做了渭源鎮供銷社的主任。浙江客商在鄉鎮到處建超市,渭源鎮供銷社在鎮中心有壹塊地閑置著,職工個人占著。讓客商考察,真是壹塊好地段,客商說。成公社分頭做職工的工作,很快和客商談好了合作。客商投資,經營,用供銷社的職工,再出些承包費。幾個月時間,兩千多平方的超市就建起來了,解決了幾十個職工的安置問題,成公社也成了名人,改革試點的先進。
開春了,這幾個人又聚到了壹起。都過了五十歲了,現在他們已經不喝酒了,在壹家茶社,聽著悠悠的佛音,品著新上市的龍井,聊著生意上的事情,聊著兒子的工作,孫子的頑皮和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