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道德經》第十壹章筆記

《道德經》第十壹章筆記

主題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思想 <有帶來便利:便利是重點 要意識到;

? 行為 <無則以為用:發揮是重點要做到。

? 註:要做到兩者的 統壹 ,也是“利用”的最潮解釋。

有則以為利

? 首先要意識到“有”的重要性,強調“生生不息”創造“無”的過程。

? “有”是創造壹切的便利條件! 強化 如何窮盡辦法把“有”的作用價值最大化,從把“有”中創造出“無”(不曾有)的過程的 能力 。

有→→→無(不曾有),正向轉化,生生不息;

道→→→生壹二三,從形而上的道以德的形式向下落成器,或裂變或跳躍,生生不息。

啟示

不能學以致用

? 我們不曾或沒有意識到把自身已擁有的天賦、能力、技能,乃至性格的特長發揮優勢最大化,就像虛懷不能若谷、熱情沒有尺度、利他沒有做到極致,樣樣通、樣樣松、樣樣無用,所以才導致我們平庸。這就是妳平凡而普通的原因,這本身亦是壹場修行,哪有那麽容易。

知道不去做→→→思想問題

做了不能堅持→→→行為問題

? 言(身)行無法合壹

總結

言行合壹本身即是壹場修行;

“有”是壹百萬種可能,“無”是妳可能實現的機會;

所謂廢材即是放錯了位置,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妳還相信這句話。

無則以為用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事物的運動規則永遠都是朝其對立面發展,循返往復,無窮無盡,即是所謂的盛極必衰,物極必反,“十二長生”講的也是這種自然哲學的變化。

? 我們生來就處在有形的世界裏,所以要懂得“知白守黑,知雄守雌”,學會把控事物發展的對立面,所以要想保持最大的“有”,就應該守住最大的“無”。

金蟬藏於地下,豪傑藏於草蜢,隱士藏於鬧市,散人藏於荒野;國有利器,不示於人,君子藏器,適時而動,小人持器,叫囂不停;國藏富於民,君藏天下於天下。

? 藏鋒、藏拙、藏寶、藏身……無外乎都是藏心;藏是門藝術,藏是種自我控制能力,善藏者富,可藏於九地之下,攻於九天之上。

? 1藏鋒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和其光,同其塵。”武俠世界裏的是掃地僧,照進現實同具參考,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居功而傲自必毀之。可怕的非但意識不到,反而拿出來炫耀,真正的高手從不顯山漏水,壹旦發現漏了鋒芒,即刻收斂;壹旦出手,壹擊必中。

? 2藏拙

? 化智為愚,化巧為拙;做事藏拙,做人露怯。聰明人都會裝傻!可以保護自己,可以讓人暗蓄力量、悄然潛行中成就事業。

? 3藏寶

? 窮要外訴,財不外露。

? 4藏身

? 藏身即是藏心,“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能夠意識到是能力,能夠做到才是本事,修行之難在於無法合壹,能做到的除了小孩就是聖人。

“藏”是手段和能力,“露”是目的。藏得太深太久,可能喪失自信進而迷失自我,露得太早太快,顯得幼稚無為,既要明白四達,又要堅守無知,倘若藏垢納汙、藏奸耍滑那便是墜了魔道。

世界上有兩種東西很難填滿,壹個是大海,壹個是欲望,偏偏無知就很特別,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特容易填滿,刻板印象、固執偏見,自以為很了解,葷腥不沾、油鹽不進,豈不知在別人的眼中就是個笑話。如果說“藏”是把有的東西收起來,那麽“清”則是把滿的東西倒掉,歸零形態。虛懷若谷,壹定是先虛後谷。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若非大智之人,非到身敗名裂時很難體會得到。萬物發展都遵循其規律,當事物發展到制高點便是走下坡路的開始,此時若仍執迷不悟,等待的便是亢龍有悔(插入乾卦)。放下可以證明自己輝煌的過去難,放下即將唾手可得的欲望難,但唯有放下才會有新的開始,就像煙花劃過天空,如果不選擇絢爛便會墜落,想要長久的 “飛龍在天”除了不自生(不自生壹切衰敗的因素)便是在達到制高點後不斷重新開始,此認為是生生不息。

抱壹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壹個人若不想爭,那麽天下都是他的。這是清心寡欲,守清、守靜的心態,天下能做到的恐怕只剩下小孩和老人了,壹個剛出生,壹個將死亡,夾在中間的都是滾滾紅塵名利場,人之所以無法停止思考,哪怕壹分鐘都做不到,就是因為還在欲望場裏掙紮。

? 人生應該會減法,反觀本心,心凈明鏡,挑那麽壹兩樣就夠了,如能抱元歸壹,靈魂回歸肉體,固守本源,那麽快樂、長壽、富有則長伴;反之黃粱壹夢,英年早逝!

給予

給予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利他和利己是壹枚硬幣的兩面,應該把不計回報的幫助他人,變成自己的壹種本能。所謂成功,就是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他人的需求。利他的範圍越大,就越接近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反之,想要在越大範圍內成就自己,就越需要得到來自更多人的力量和認同。所以,利他精神發展到極致終究是成就自己。

震懾

忌憚和恐懼來源於了解和不了解,似有似無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