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聖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壹起吃!”可怎樣吃呢,數了數***30只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的說,“妳們壹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後每人拿了各自的壹份。
悟空回來後,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壹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妳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壹天,他對0—9這幾個數字產生興趣:為什麽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於是,他就去問媽媽:“0—9既然叫‘阿拉伯數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了,對嗎媽媽?”
媽媽搖搖頭說:“阿拉伯數字實際上是印度人發明的。大約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壹種特殊的字來表示數目,這些字有10個,只要壹筆兩筆就能寫成。後來,這些數字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覺得這些數字簡單、實用,就在自己的國家廣泛使用,並又傳到了歐洲。就這樣,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字。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些數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就習慣了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
小明聽了說:“原來是這樣。媽媽,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呢?”媽媽笑了。
兒歌比賽
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
小猴第壹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壹,得數算得快又準。”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壹。十位退壹是壹十,退了以後少個壹。十位數字怎麽減,十位退壹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和﹦的本領
很久以前,數學王國比較混亂。0—9十個兄弟不僅在王國稱霸,而且彼此吹噓自己的本領最大。數學天使看到這種情況很生氣,派﹤、﹥和﹦三個小天使到數學王國建立次序,避免混亂。
三個小天使來到數學王國,0—9十個兄弟輕蔑地看著它們。9問道:“妳們三個來數學王國幹什麽,我們不歡迎妳們!”
﹦笑著說:“我們是天使派來妳們王國的法官,幫妳們治理好妳們國家。我是‘等號’,這兩位是‘大於號’和‘小於號’,它們開口朝誰,誰就大;它們尖尖朝誰,誰就小。”
0—9十個兄弟聽說它們是天使派來的法官,就乖乖地服從﹤、﹥和﹦的命令。從此,數學王國有了嚴格的次序,任何人不會違反。
小熊開店
小熊不喜歡學習,只想做生意,於是在學校旁邊開了個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學,它們商量好,要教訓這個不愛上學的懶家夥。
它們來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麽賣呀?”小猴問。
“第壹筐裏6元3公斤,第二筐裏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說:“如果我從兩筐裏拿5公斤,要付妳12元,對嗎?”
小熊點點頭。
“那我全買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對不對?”
“正是,正是。”小熊講。
於是小猴買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錢,和小兔高興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結帳,怎麽算都是虧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況說了,笑著說:“都是妳學習不好,我們才來教訓妳壹下”,並把少給的錢補給了小熊。
小熊慚愧地低下了頭,從此每天上課都很認真。它們三個成了好朋友。
唐僧師徒摘桃子
壹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妳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妳。我們每人摘的壹樣多,我筐裏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妳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妳。我筐裏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妳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妳。我筐裏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妳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妳知道他們每人摘多少個桃子嗎
數學優秀小故事
有壹個年輕的小夥子來找劉先生,並自我介紹說:“我叫於江,這次我帶領了壹個旅遊團到香港旅遊,聽說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來住妳們酒店。”
劉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不知貴團壹***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壹個大團。”
劉先生心裏壹陣驚喜:壹個大團,又是壹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為壹個導遊,於江看出了劉先生的心思,他慢條斯理地說:“先生,如果妳能算出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酒店了。”
“妳請說吧。”劉先生自信地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多出壹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壹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組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壹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壹***多少呢?”劉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壹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該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說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於江先生高興地說:“壹點不錯,就是八十五人。請說說您的算法。”
“人數最少的情況是最後壹次四等分時,每份為壹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壹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在您這兒了。”
“那妳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妳們想怎麽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壹個題目,劉先生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壹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後,他終於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壹間5人房;女的壹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壹間5人的,壹***11間。
於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後,非常滿意,馬上辦了住宿手續。
壹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壹點,但劉先生的心裏還是十分高興的。
聰明的小男孩
從前,壹個國王經常給身邊的大臣出難題來取樂,如果大臣答對了,他將用小恩小惠給點賞賜;如果答不出來,那將受罰,甚至被砍頭。
壹天,國王指著宮裏的壹個池塘問:“誰能說出池子裏有多少桶水,我就賞他珠寶。如果說不出來,我就要‘賞’妳們每人50大鞭。”大臣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難住了。
正在大臣們心慌意亂之際,走過來壹個放牛的小男孩。他問清了事情的緣由之後說:“我願意見見這位國王。”
大臣們把小男孩帶到了國王身邊。國王見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懷疑說:“這個問題答上來有獎,答不上來可要被砍頭的,妳知道嗎?”在場的人都替這個小男孩捏了壹把汗,可小男孩卻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國王的問題。國王無奈之下,拿出珠寶獎勵給了小男孩。小朋友們,妳知道他是怎樣回答的嗎?
其實,國王出的是壹道條件不足的問題。在正常的思維模式下是無法找出正確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這壹關鍵。他是這樣回答的:“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壹樣大,就是壹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壹半大,就是有兩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壹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實際上打破了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他的頭腦多麽聰明,多麽靈活啊!
壹個故事引發的數學家
陳景潤是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壹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壹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壹個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壹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壹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