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身份證並無不讓用的生僻字;生僻字無法辦理身份證多是由於字體原因。
二代身份證是從2005年左右開始換發的(各地開始的具體時間略有不同),推行過程中出現了生僻字辦理受卡的問題。早在2006年3月人民網就發過新聞報道此類事件的原因和應對措施。根據報道,當時二代身份證辦理受限是因為有4600個生僻字無法被錄入計算機的原因,而該問題已經由北大方正於2006年解決。
公安部從2004年持續開展全面深入調研,不斷收集整理戶籍登記信息中使用的冷僻字5000余個,組織研發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冷僻字統壹解決方案,建立了公安人口信息庫專用字庫,並推動各用證部門完善有關識別系統。
2011年國家發布新修訂的《信息技術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UCS)》標準後,公安部立即下發通知,對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冷僻字解決方案進行全面升級,實現了對國家標準的全覆蓋。目前,升級後的系統已收錄漢字數量達到7.2萬余個,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辦理戶籍和身份證業務的需求。
2016年以來,公安部會同國家民委、教育部、工信部等14個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在政府管理部門和社會公***服務信息中統壹姓名采集應用規範的通知》, 進壹步推動社會各用證部門按照“在信息系統的設計研發工作中 ,要實現對國家標準編碼漢字GB18030或GB13000的全覆蓋”的要求,加快信息系統升級改造,確保居民身份證的有效識讀和相關業務的正常辦理。
擴展資料
漢字編碼
漢字編碼(Chinese character encoding )是為漢字設計的壹種便於輸入計算機的代碼。由於電子計算機現有的輸入鍵盤與英文打字機鍵盤完全兼容。因而如何輸入非拉丁字母的文字(包括漢字)便成了多年來人們研究的課題。 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壹般包括編碼、輸入、存儲、編輯、輸出和傳輸。編碼是關鍵。不解決這個問題,漢字就不能進入計算機。
國家標準編碼漢字GB18030
國家標準GB18030-2005《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是我國繼GB2312-1980和GB13000.1-1993之後最重要的漢字編碼標準,是我國計算機系統必須遵循的基礎性標準之壹。 GB18030有兩個版本:GB18030-2000和GB18030-2005。GB18030-2000是GBK的取代版本,它的主要特點是在GBK基礎上增加了CJK統壹漢字擴充A的漢字。GB18030-2005的主要特點是在GB18030-2000基礎上增加了CJK統壹漢字擴充B的漢字。
GB13000
GB 13000,中華人民***和國國家標準的國家標準代碼之壹,全稱?GB?13000.1-93《信息技術 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UCS)第壹部分:體系結構與基本多文種平面》。此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 10646.1:1993《信息技術 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UCS)第壹部分:體系結構與基本多文種平面》。即“GB 13000.1-93”等同於Unicode 1.1版本。
GB 13000.1-93的字符集包含20,902個漢字,附錄是GBK。
2010年1月10日發布的GB 13000-2010取代了GB 13000.1-93,於2010年11月1日實施。是ISO/IEC 10646:2003《信息技術 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UCS)》等同采用。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16開1476頁。
參考資料
人民網-二代身份證生僻字問題已解決?怪名居民近期可辦證
人民網-公安部:推動姓名中含冷僻字身份證全面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