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肯定是很痛苦傷心的。
自殺已成為人類生命的第二大殺手。國內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而在自殺方式的選擇上,其中58%的自殺案例為跳樓,20%為服毒。
輕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抑郁癥;然而,這也只能解釋壹部分原因,而另壹部分悲劇的原因可以解釋為心理社會因素。
具體原因:
(壹)從心理學層面,兒童青少年突然輕生的背後原因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1.處於強烈負性情緒狀態。當陷入極度的恐懼時,這種恐懼比對死亡的恐懼還要強烈;有時是為了逃避懲罰。這種恐懼壹般來說都是短暫現象。如果自殺未遂,自殺者往往會後悔自殺行為,並希望自殺沖動能夠及時抑制。
2.失去社會歸屬感。失去社會歸屬感往往使人失去在社會的坐標和參照系,引發絕望。有時擔心失去社會歸屬,或者預計自己將失去社會定位也可能誘發自殺。這常常是因為:
(1)感覺到被拋棄:如被社會組織或社會團體拋棄、被戀人拋棄/遺棄、被親人拋棄(包括喪父母、喪子)等,有時社會角色扮演失敗也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情緒極端時可能感覺到被整個社會所拋棄;
(2)受到反對和限制:如喪失自由等;
(3)要求遭到拒絕;
(4)行為、心情、想法等得不到理解。
3.精神痛苦的煎熬。來自心理的痛苦折磨,痛不欲生,自己與自己的矛盾,與家長的矛盾,與老師的矛盾,與學習的矛盾,與社會的矛盾不斷激化,得不到解決,有時為了緩解甚至終止痛苦,就有可能選擇自殺。
4.學習困擾。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沒有掌握,跟不上學習進度;孩子與外界的事物接觸太多,比如網絡、手機等;學校裏的欺負行為、不公平待遇等。
5.特定動機。如報復性自殺,自殺對其他成員造成更大的傷害或利益損失;在死亡隨機性中的自願選擇行為,如打賭誰先死(左輪槍、安眠藥等),決鬥,求死遊戲(主要是叢林遊戲)等;世界觀價值觀異化,如錯誤地認為自殺是壹種自由,自殺崇高等。
6.假性自殺。自殺者沒有自殺動機,本意並非自殺,但是由於操作不當,使得某些危險行為(致死概率很高)成為事實自殺。
(二)從精神疾病層面,抑郁發作、精神分裂癥、人格障礙等心理疾病都可能是誘因。
抑郁發作、精神分裂癥、人格障礙等心理疾病都可能導致自殺。這類自殺壹般分為兩類:壹類是絕望性自殺,另壹類是憤怒性自殺。
1.絕望性自殺。
(1)如被同學人際孤立、無法面對老師的處罰,壹時想不出應對辦法而自殺;
(2)學習壓力大、學習成績下降,是經過努力而不能克服,技窮而自殺。
2.憤怒性自殺。
表現為被家長、老師、同學激怒時,因怒而自殺。當他們被激怒時,最初有向外攻擊的念頭,但由於不具備攻擊條件,或懼怕攻擊後結果,而將攻擊反轉指向自身,沖動選擇跳樓自殺:我沒有力量和妳們鬥,只有回避,以死解脫。
3.精神癥狀引起的輕生。
認為有同學笑話他而跳樓輕生,實際上並沒有人笑話他,這是妄想引起的自殺;又如,憑空聽到聲音命令他跳樓,他不得不跳樓,這是幻覺引起的自殺。
遇到困境,我們應該怎麽幫助孩子們擺脫心靈的痛苦?
遇到困境,我們應該怎麽幫助孩子們擺脫心靈的痛苦?王秀麗博士提出了以下建議。
(壹)苗頭初現時,應緊急尋求心理危機幹預幫助。
面對青少年突發心理危機狀況時,需提高警惕,及時核實自殺傾向的準確性、可能的形式和真實性,爭取第壹時間尋求心理危機專家的心理幹預。
(二)父母們行動起來,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親子溝通能力、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1.教育要從小做起,從生活點滴做起,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尊重和引導,陪伴和幫助孩子成長。
(1)用心傾聽。走進孩子的世界,聆聽壹下他們的呼聲,不要總是父母說,孩子聽;
(2)愛與陪伴。跟孩子交流,讓他知道妳是多麽愛他。不要在公***場合罵孩子,別總是抱怨批評他的成績,剝奪他的興趣愛好……愛孩子,請給他足夠的愛和尊重;
(3)***同參與。努力發現妳和孩子***同喜歡的事情,增進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也想要探尋大人們的世界,並參與其中。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中,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多聽取他的意見,並盡可能達到***識。參與過程中,應尊重與引導並用,而不是壹味地順著孩子。
2.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強化他們的壹方面或多方面的社會歸屬和社會關系,父母、子女等不可改變的血緣關系是最佳的選擇。
3.學習與孩子溝通。與孩子溝通時,父母務必做到保持冷靜、換位思考;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在關心和換位思考上,對孩子用積極肯定的態度。特別是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避免踩到他們的“雷區”。
4.重新定位,減輕其心理負荷。
對學習壓力大、學習成績下降的學生,老師和家長要適當調整對學生的學習期望,重新定位,減輕其心理負荷,必要時可能需要壹段時間的休息調整。
5.通過撥打心理健康服務熱線96008,或者關註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或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公眾號,及時了解和學習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學會早期識別潛在的心理問題。
6.及時尋求心理衛生機構的專業幫助。
日常相處中,註意觀察孩子,如果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壹定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機構進行專業的幹預治療,積極尋求對這些心理疾病的治療,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1)不願意與別人交流,對家人、同學和朋友保持沈默,變得孤僻;
(2)突然的暴躁或者憤怒以及情緒低落,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3)出現自傷行為,甚至自殺傾向時;
(4)出現與家長和老師對著幹等異常行為;
(5)出現精神恍惚、沒有現實依據的恐懼感、負罪感、麻木、胃口不好或者暴飲暴食、夜間睡眠差等狀況;
(6)不能夠勝任日常的學習任務,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厭學的情況。
7.對處於治療期的孩子,家長要陪伴孩子定期就診,了解孩子病情及服藥治療情況。
(三)學校方面重視心理健康保健,關註重點人群,避免邊緣化現象。
1.定期開展心理衛生知識講座。
2.關註高風險人群。定期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將抑郁篩查納入心理健康體檢中,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3.評估環境安全,選擇合適的談話環境。
4.采用積極的、鼓勵式的交談技巧。
5.加強家長-學校雙向聯動機制。雙方加強溝通交流,建立有效溝通的聯動機制,發現問題,及時溝通交流,有效解決問題。
6.幫助病情緩解復學學生重新適應學習。學生因病情緩解重新入學時,學校采取有效措施使他們能良好融入新的學習緩解,避免被“過度”特殊化。
7.建立學校-醫院間轉診轉介綠色通道,確保他們在第壹時間得到及時有效的心理幹預和綜合治療。
(四)兒童青少年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識別自身心理問題,及時尋求幫助。
1.尋求專業幫助。第壹時間尋求專業人員,如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生得到專業的幫助。
2.與家人、朋友談,說出自己的負性情緒;通過與理解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理解和幫助。
3.將能喚起自己快樂記憶的物品擺放在顯眼位置,將標出自己有點的東西放在顯眼位置,促進自信。
4.轉移註意力,尋找快樂來源:如,通過運動、聽音樂、享受美食、與人交流等。
5.通過專業正規的精神心理機構網站、公眾號、APP等,自我覺察心理問題。
6.標註特別信任的人的聯系方式,或及時撥打成都市心理援助熱線電話96008等。
以上內容參考四川省人民政府-青少年輕生的背後是怎樣的痛苦?學校、家長該怎怎麽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