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荀子的說法,這“五霸”分屬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但西漢辭賦家王褒以提出了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句踐的排法,即用秦穆公代替了吳王闔閭。
到了班固那兒,排法又成了: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
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唐朝人司馬貞在其所著的《史記索隱》的排法,其將“五霸”說成: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
不論是哪種排法,齊桓公、晉文公的地位都儼然不可動搖。
剩下的三個席位,卻是眾說紛紜。
在清朝人全祖望看來,秦穆公只是獨霸西戎,吳王闔閭僅縱橫江淮,越王勾踐不過稱雄於東南壹隅。
吳王夫差雖然與晉爭霸獲勝,但轉眼就國亡所擒,霸業成空。
至於宋襄公,不過壹個沽名釣譽之徒。其好虛名而不務實,不自量力,最終落了下兵敗身死而為後人笑下場。
全祖望在《鮚崎亭集外編》中開出了自己對“春秋五霸”的定位,這“五霸”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也就是說,除了齊桓公外,其余四“霸”都是晉國國君。
雖說這種排法也只是全祖望的壹家之言,但也從壹個側面反映出了晉國的強大。
要老覃說,齊桓公九合諸侯,壹匡天下,固然是壹時無兩之霸主,但他畢竟沒有得到周天子的任命和策封。
相比之下,晉文公踐土會盟,是親受周天子策封為“侯伯”的。
晉文公的兒子晉襄公在崤之戰中大敗秦軍,舉賢任能,為政寬仁,垂拱而治。
晉景公在繞角之役、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終結楚國霸業,在晉齊鞌之戰中降服齊國,續霸中原。
晉悼公尊天子而制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霸主”之稱,當仁不讓。
縱觀春秋時期他諸侯國出現過的,如鄭莊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之流,不過是曇花壹現,逝如流星。
晉國出現了四位有實力稱霸的霸主,即其為春秋時期第壹強國實在是名副其實。
但又說回來,如此強國,為何會落到個“三家分晉”的悲慘下場呢?
壹切得從西周末期的“文侯勤王”說起。
關於晉國的立國,《史記》裏面連續講了兩個離奇的傳說。
傳說之壹,說:武王在和壹個妃子相會時,做了壹個夢,夢見天帝對他說:“余命女生子,名虞,余與之唐。”後來這個妃子果然產下了壹個兒子,而且,這個兒子的掌心上紋著壹個字:“虞”。於是武王給這個兒子起名字為“虞”。
關於這個妃子,《左氏春秋傳》說她是姜太公呂尚的女兒邑姜。
傳說之二: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年幼的成王與更加年幼的叔虞在宮中玩耍、做 遊戲 。成王隨手撿起了壹片落在地上的桐葉,將之剪成玉圭形,遞給叔虞,壹本正經地說:“這個玉圭是封給妳做諸侯的。”旁邊的史官聽了,立馬請求成王選擇壹個好日子封叔虞為諸侯。成王分辯說:“我只不過跟他說的壹句戲言罷了。”史官正色說:“天子無戲言。天子發了話,做史官的就要把它記載下來,禮成之,樂歌之。”成王嚇傻了,他沒想到隨口說的壹句玩笑話會帶來這麽嚴重的後果,只好按照史官的吩咐去做,選擇了壹個好日子,隆重地封叔虞為諸侯,封地就是周公剛剛打下的唐地。
成王不知道,他這麽做,正應了當年上天給武王托夢時說的話:“余命女生子,名虞,余與之唐。”
不得不說,司馬遷太會編故事了。
司馬遷的意思,就是塵世中的壹切前因,壹切後果,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數。
好吧,不管怎麽樣,叔虞是得到了唐地為封國。
叔虞是姬姓,“虞”是他的名,他還有壹個字,為“子於”,因為他成了唐地的諸侯,史家喜歡稱他為“唐叔虞”。
唐叔虞死後,他的兒子燮父逐晉水而居,改名為晉。
那麽,西周 歷史 上的晉國出現了。
由於西周的史事太過久遠,在漫長的兩百多年 歷史 中,晉國都經歷了哪些風侵雨蝕,已經漫渺不可考究。
讓我們按下快進鍵,把時間跳到了周宣王年間。
這個時候,晉國當政的是晉穆侯。
晉穆侯在即位後第四年,迎娶了齊女姜氏為夫人。
過了三年,他領兵征伐條國,可能是失利了,聽說齊姜生下壹子,就給這個兒子命名為“仇”,以表達“此仇不報非君子”之意。
又過了三年,好戰的晉穆侯領兵征伐千畝部族,大獲全勝。凱旋之日,齊姜又生下壹子。晉穆侯雙喜臨門,心情大暢,給這個兒子命為“成師”,以表達“成功師還”之意。
老覃在這裏提醒壹下,齊姜給晉穆侯連生兩子之事,絕非閑筆。
因為,這個仇和成師,後來搞出了大事件。
大家也看到了,仇和成師都是晉穆侯的正妻所生,屬於嫡生子。
但因為仇是兄長,被冊封為了太子,成師只能靠邊站。
對於晉穆公給這兩個兒子的命名,民間是有非議的。
晉國大夫師服就說了:“異哉,國君給孩子起名字,把太子叫做‘仇’,‘仇’可不就是‘仇敵’的意思嗎?又給小兒子起名‘成師’,‘成師’可是個大名號,是成全他的意思。名字是可以自己起的,事件的發展規律卻是有定數的。現在給這兩個孩子起的名字這麽古怪,難保以後晉國不出大亂子。”
不得不說,師服這張烏鴉嘴太靈驗了。
晉穆侯死後,晉國出現了壹場大亂子——晉穆侯的弟弟殤叔篡位自立,迫得太子仇出逃,流落在國外長達四年多。
不過還好,四年之後,太子仇依仗國內外的勢力,成功復辟,幹掉了殤叔,繼承了父親的君位,是為晉文侯。
這個晉文侯接下來幹了壹件在史書上非常露臉的事兒。
老覃先前在《〈呂氏春秋〉的壹則寓言被當成了史實》裏有講到:周宣王是西周最後壹位有作為的天子,他汲取了厲王施暴政而被逐的教訓,克勤克儉,重修“文、武、成、康”之制,還利於民,平定四方,收服諸侯。致使西周出現了中興之象。
但是,周宣王死,他的兒子周幽王繼位——這個周幽王是個二世祖、敗家子,他壹下子就把這中興之火掐滅了,甚至,把強盛的西周王朝給玩死了。
《呂氏春秋》壹書裏有壹則虛構的“周幽王擊鼓戲諸侯”的寓言故事,司馬遷後來著作《史記》,對這則寓言故事進行了改頭換面的修補,寫成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因為司馬遷的修補,周幽王成了低智商的代名詞。
但是,經過史學家考證,“周幽王擊鼓戲諸侯”事是沒有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更是無從談起。
從《史記?周本紀》裏面的記載來看,周幽王的最大罪過,就是他不應該違背西周建立的宗法制度,廢世子宜臼而改立褒姒的兒子伯服。
封建制度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權力的繼承。
周王朝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宗法制度。宗法制度的最重要壹項是“嫡子繼承制度”,即只有嫡長子才是唯壹有權繼承國王或爵位的人。
前面說的晉文侯能繼承晉穆侯的君位,完全因為他是晉穆侯的嫡長子。
褒姒的兒子伯服名字中有“伯”字,很可能他是周幽王的長子。
但褒姒只是周幽王的壹個妃子,不是正妻,她生的兒子只能是庶子。在正妻生有兒子的前提下,庶子是沒有王位繼承權的。
周幽王的正妻是申國申侯的女兒,生有宜臼。
所以,宜臼被立為了太子。
偏偏,周幽王專寵褒姒,他廢掉了申王後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立伯服為太子。
周幽王的舉動遭到了申後之父申侯的反對。
申侯聯絡鄫侯及犬戎入侵,殺了周幽王,殺了伯服,劫擄了褒姒,擁立宜臼,是為周平王。
但是,宜臼已經被周幽王廢黜了,從法理上說,他已經喪失了繼承王位的資格了。
再有,宜臼並不是在周國由周室臣民擁立,而是在申國、由申國國君扶上王位的,來路不正。
最糟糕的是,扶立宜臼的申侯,是聯合繒國及犬戎進攻鎬京、殺死了周幽王、劫掠和火燒了鎬京的周室罪人,即申國和申侯,屬於周室的敵國和敵人。
因此,周平王的王位,明顯屬於僭越。
即周平王是壹個得位不正的偽主。
為了匡扶周室,周室的近親之國虢國的虢公翰也在攜地(今陜西渭南)擁立周幽王之弟余臣為周王,是為周攜王。
周攜王與周平王“二王並立”的局面維持二十壹年。
這二十壹年時間裏,各地諸侯,紛紛站隊,其中的晉文侯,昏頭昏腦地站在了周平王這壹邊,並親自殺了周攜王。
這就為晉國接下來的內亂埋下了伏筆——晉文侯自己是依據周禮登上君位的,他卻支持了勾結犬戎殺害父兄的亂臣賊子周平王,這不能不讓他的弟弟成師有所觸動。
話說回來,晉文侯殺掉了周攜王,從而得到了周平王賜“秬鬯壹卣;彤弓壹,彤矢百,盧弓壹,盧矢百,馬四匹”。
周平王還作了壹篇《文侯之命》來答謝晉文侯,準許他在汾水流域擴張。
這件事,史稱“文侯勤王”。
晉文侯死後,他的兒子晉昭侯繼位。
也不知晉昭侯怎麽想的,他竟然封叔叔成師於曲沃。
成師也因此有了“曲沃桓叔”的稱呼。
曲沃的城池比國都翼城還要大,這就更加鼓勵到了曲沃桓叔的野心。
曲沃桓叔勾結晉昭侯的重臣,裏應外合,殺了昭侯,霸占了翼城。
不過,周禮中“立子以嫡、立子以長”的思想深植民心,並且根深蒂固。
跟上壹次殤叔篡位敗亡壹樣,曲沃桓叔得不到晉國軍民的擁護。
不過,他的命好,沒有像殤叔那樣被殺,僅僅是被驅趕出了翼城。
晉國軍民擁立了晉昭侯的兒子晉孝侯,誅殺了潘父。
曲沃桓叔這次嘗試雖然失敗,但已經充分證明了曲沃有能力取代翼城。
曲沃桓叔僅比晉文侯小三歲,從翼城敗歸,他已是古稀老人,沒有太多精力折騰了,就把這壹重任交給了兒子莊伯鱔,帶著遺憾走完他的人生。
曲沃莊伯鱔繼位後,在晉孝侯十五年攻入翼城,殺掉了晉孝侯。
但情況和上壹次相同,莊伯遭到了晉國軍民的反攻,無法在翼城立足,只好撤回曲沃。
晉國軍民擁立了晉孝侯的兒子晉鄂侯。
晉鄂侯是個短命鬼,在位僅六年就病死了。
莊伯趁著翼城權力出現真空,發兵奪位。
周禮講究“國喪不伐”,即壹個國家的國君死了,即使是敵國,也不應該在其喪禮期間發動戰爭的。
莊伯這個做法,實在太過份了。
而且,周平王也感念晉文侯當年對自己的好,他指使虢公統兵討伐莊伯。
這樣壹來,莊伯在政治、道義和軍事上都處於被動,只好倉皇走保曲沃。
晉國軍民於是擁立了晉鄂侯的兒子晉哀侯。
和曲沃桓叔壹樣,莊伯也滿懷遺憾地走完了他的人生。
莊伯的兒子繼位,史稱“曲沃武公”。
曲沃武公比他的父親、爺爺更加兇悍。他出動軍隊殺入翼城,成功地擄走晉哀侯。
晉國軍民於是擁立了晉哀侯的兒子子小子為君,是為小子侯。
小子侯在位只有四年,又被曲沃武公擒殺。
虢公受周釐王指使,討伐曲沃,擁立晉哀侯的弟緡為晉侯。
但這裏的翼城已經很衰弱了,已經無力和曲沃抗衡了。
而且,曲沃武公不像他的父親、爺爺那樣腦袋壹根筋,他靈活變通,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滅了晉侯緡後,盡以其寶器賂獻於周釐王。
周釐王壹來貪財,二來也覺得自己無力改變曲沃欺壓翼城的命運,就坦然笑納,封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是為晉武公。
至此,晉武公盡並晉地而有之,史稱“曲沃代翼”。
但晉武公的晉君之位是破壞了周禮,通過武力奪取來的,是壹次小宗取代大宗的內亂,在倫理上站不住腳。
作賊心虛的晉武公生怕晉國國內其他大支的公族勢力會效仿自己,於是磨刀霍霍,大肆屠殺血親公族。
晉武公死後,他的兒子詭諸繼位,是為晉獻公。
晉獻公有雄材大略,他四面擴張,先後伐滅霍,魏,耿,虢,虞等諸侯國,晉國空前強大。
在對待國內的血親公族的問題上,他對手段比父親晉武公更殘忍,不殺盡趕絕不肯善罷幹休。
他采納了大臣士蒍的建議:命令所有公室成員移居到同壹座城居住,聚而誅之,並將該城命命為絳,晉國都城也就從翼城遷到了絳城。
晉獻公溺愛驪姬,為了讓驪姬的兒子奚齊能順利繼位,並且高枕無憂,他殺害了太子申生,還將另外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驅逐出境。
不得不說,晉獻公對公室的提防與戒備已經到了壹種連親兒子也信不過的程度了。
晉獻公死後,驪姬的兒子奚齊繼位。
奚齊被申生的忠實追隨者裏克殺掉了。
晉國的另壹個大臣荀息於是改立晉獻公的弟弟悼子。
裏克又殺掉了悼子和荀息,邀請逃亡到翟國的重耳回國繼位。
重耳不知裏克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不敢自投羅網,婉然拒絕。
裏克於是改向躲在梁國的夷吾發出了邀請。
夷吾不甘錯失良機,他尋求到秦國秦穆公的幫助,回國繼承了晉國國君之位,是為晉惠公。
晉惠公即位後,繼承了爺爺、父親屠滅公族的做法,派宦官履鞮帶領壹批殺手潛入翟國追殺哥哥重耳。
重耳只好改逃往了齊國。
晉惠公回頭又誅殺了“弒二君殺壹大夫”的裏克,此外,還誅殺了邳鄭、七輿大夫等晉國大臣,還反噬幫助過自己的秦國——他在秦國遭遇到饑荒的情況下,發兵進犯秦國。
晉惠公並非秦穆公的對手,兵敗被俘。
不過,秦穆公的夫人是晉惠公的姐姐,秦穆公經不起夫人的哭訴,放了晉惠公。
重獲自由的晉惠公也不能沒有點表示,他讓太子圉到秦國當人質。
不過,經歷這番變故,晉惠公患上了重病,不久咽氣了。
太子圉瞞著秦穆公,偷溜回國,繼承了君位,是為晉懷公。
秦穆公恨晉懷公不辭而別,找到了重耳,擁他為晉君,發兵攻入晉國,殺了晉懷公。
重耳當國,是為晉文公。
前面說了,晉文公和齊桓公是春秋亂世公認的霸主,而晉文公甚至被周襄王正式為“侯伯”。
這是因為他聽從了趙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的意見,在周襄王被王弟帶驅逐之時,仗義出手,殺了王弟帶,迎回了周襄王。後來又在周頃王亡故、周王室公卿爭權之際,派趙盾出車八百乘平周亂而立匡王。
強大如晉文公,對國內公族的提防也猶如防洪水猛獸。
他立下了法令,除了國君嫡傳,其他所有的晉國公子必須送到國外。
如此壹來,出現了“晉無公族”的局面。
公族是沒有了,但執政工作還是需要人幹的。
晉文公沒有三頭六臂,他就把原本地位低於公族的異姓卿、大夫提上來,創立了“三軍六卿”制度,讓韓氏、趙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等家族替代公族管理朝政。
晉文公沒有想到,他這麽做,是是防得了家賊防不了外賊。
卿大夫執掌了晉國軍政大權,勢力不斷坐大,漸漸架空了晉國國君,成為了晉國的實際統治者。
六卿互不服對方,互相開撕,最後“三家分晉”,終結了晉國的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