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確壹個概念。我們通常所說的內存是指系統緩存,也就是“顯示力”軟件看到的“內存”。這種緩存通常相對較小,小於65,438+0兆字節。就是手機存放,存儲卡存放,機器自帶系統的程序運行時會用到的數據的緩存區。在手機存放,存儲卡存放,機器自帶系統和機器cpu之間交換數據的時候起到作用。這座橋往往是機毀人亡的罪魁禍首,平時的機毀人亡或多或少都與它有關。以後我們說的內存,就是這個“內存”而不是“手機存儲”。大家要註意!手機存儲相當於我們的電腦硬盤。在手機中,和存儲卡存儲壹樣,它只是壹個存儲設備,而不是內存(手機中壹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們把自帶的存儲部分叫做機器內存,這確實誤導了很多人)。好了,我們明白了內存是什麽,接下來就來說說為什麽手機存儲空間不足會導致死機。
先舉個例子:還記得早些年的老電腦嗎!通常他們的硬盤都不是很大。當我們瘋狂的往裏面存東西,硬盤快滿了卻沒滿的時候(比如還剩100多兆空間),電腦是不是經常出現?沒錯,那就是藍屏。為什麽是藍屏?不是還有100兆可用嗎?這要從計算機存儲數據的原理說起:無論計算機運行的是什麽程序,都必須從硬盤中讀取這個程序所用到的相關數據並存儲到內存中,然後cpu會從內存中取出用於其計算的數據(這也要經過cpu自帶的壹級和二級緩存的“橋梁”)。壹級和二級緩存在內存條和cpu之間的作用和內存條在硬盤和cpu之間的作用是壹樣的,加速了數據交換)。從cpu讀取時,要知道cpu從內存條讀取數據比直接從硬盤讀取數據要快得多,大大提高了程序執行的速度。計算結束後,cpu將執行計算結果。比如計算結果是執行壹個指令:打開文件夾,那麽計算機就會顯示文件夾的內容。比如我們在輸入壹個文檔,計算機的cpu通過敲擊鍵盤計算出我們輸入的是什麽文本,於是它就把我們輸入的文本放在那裏,也就是內存裏,直到我們給它壹個命令“保存”我們輸入的文本,它就會把我們輸入的內容從記憶棒轉移到硬盤上。然而事實是,計算機能運行是因為cpu的計算。我們所有的動作,甚至是顯示器上的顯示,包括移動鼠標,都要經過cpu的計算和命令,而這些計算和命令的復雜而龐大的中間結果,往往被臨時存儲在記憶棒裏。只有當cpu認為內存已經無法加載,或者我們給電腦下了保存的命令,才會轉移到硬盤。在這個過程中,硬盤將壹直被存儲。這時候cpu就不得不抽出精力來時不時的檢測壹下硬盤上存儲的位置,以便下次存儲的時候可以從這個位置連接。而當我們的硬盤快滿的時候,剩余的空間往往以碎片的形式存在,這就增加了cpu隨時檢測並存儲在硬盤上的難度。另外之前的cpu運行速度不是很快,內存庫也不是很大,所以這種轉儲要經常進行。這種大量的數據交換導致cpu瘋狂運行,可能會導致崩潰。這也是為什麽電腦經常在剩余空間不多的時候出現藍屏或者死機的情況。
嗯,說了這麽多電腦,無非是想把註意力吸引到我們的手機上來。前面說過,手機中的存儲和存儲卡存儲都是手機中的存儲設備,不是真正的“內存”,而是相當於電腦中的硬盤,真正的內存是不到1兆空間的“內存”(這個我們可以通過軟件“顯示電量”或者文件來看)說到這裏,我明白為什麽手機存儲空間不足的時候更容易死機了。智能手機系統和電腦windows系統相比上面電腦藍屏的相似之處就不用多說了。
大家都用OxiosHibernat,壹個釋放內存的軟件。有沒有註意到壹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不管在什麽情況下,不管妳的系統有多慢,不管妳在釋放內存之前用了什麽程序,只要妳點擊OxiosHibernat釋放內存,釋放的內存永遠不會超過888k。沒錯,因為“存儲內存”本身只有888k,怎麽可能釋放的比它多?我們著名的釋放內存的軟件,相當於電腦裏的內存和手機裏的內存,而不是手機裏的內存和內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