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有三叔四嬸六嬸,還有叔叔阿姨。簡而言之,有很多親戚,不包括我自己的家人。以前每年過年,第二年初二就開始出門,壹直到正月13走親戚才走完。那時候過年也很有意思。
現在農村的親戚明顯淡化了。首先,他們之間缺乏流動性。第二,現在生育觀念在變。現在的年輕人都想要壹兩個孩子。比如我爺爺那壹代要求生九個孩子,我爺爺有六個孩子,更別說我爺爺還有幾個兄弟。親戚那麽多,連自己都分不清。
現在我姑姑和姑父都沒有親戚了,也不再搬家了,就是現在見面,有些還不認識。有壹次路過我姑姑家,我跟朋友說這是我老姑姑家,然後壹個小孩從裏面出來,看了很久,朋友都嘲笑我。妳說這是妳阿姨家,又不認識妳,又沒請我喝酒。家庭紐帶逐漸淡化,甚至消失。
我有四個阿姨,現在只剩壹個了。雖然春節我還在走,但也是壹個走的過程。畢竟,堂兄妹之間的關系遠非完美。六姨的親戚每年都不用走路,都老了走不動了。所以我定了壹個規矩,壹年只有壹個門戶,比如今年去姨媽家,明年去二姨家,不像過去。
農村斷親現象比較嚴重。當然,這也是壹種趨勢。現在,年輕人不喜歡走親戚。他們都喜歡在過年的時候出去旅遊。親戚越來越弱,很多老親戚都斷了。
我也差不多。至少我還有這麽多親人。在我孩子那壹代,親戚就是我們兄弟姐妹和他叔叔。現在農村有壹兩個孩子,我回不去過去了。
似乎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都是懷舊的,但這也說明他們真的落伍了,或者早就被時代甩在後面了。親戚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少,出生率越來越低,很多光棍娶不到老婆。我們不用多想未來會是什麽樣子。現在就好好生活吧!
老人們常說,親人越來越親。記憶中,探親確實是長輩壹年中的壹件大事。無論是婚禮還是節日,無論是手頭拮據還是工作繁忙,都不會耽誤探親。有些探親的故事,充滿了80後童年的回憶。
但近年來,無論農村還是城市,親戚之間的走動越來越少,甚至出現了“斷交”的情況。平日裏的小節日就不說了。即使在春節期間,壹些親戚也不再四處走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如下:
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都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農村的孩子長大了,都想走出大山,去大城市旅遊。漸漸地,他們有了工作,有了謀生的地方,在大城市有了家庭和孩子。也許我會回到幾年前的家鄉。漸漸的,那些熟悉的面孔漸漸生疏了,那些曾經的愛好也忘記了。他還在說地裏的收成,妳卻在想手頭的工作。他不能理解妳房貸還款的壓力,妳也不想知道他說的國家機密。長大後,我們的生活變了,我們也變了,生活的重心也變了。自然就容易放棄壹些我們認為不是很重要的東西。
親戚和親戚之間往往有聯系。通常情況下,三代之內都有可能同行。如果這種紐帶不牢固,三代之內不走是有可能的。比如我有壹個阿姨(比我媽大20歲)。她和我媽關系很好,兩家壹直走來走去。後來這個阿姨去世了,我們繼續帶著她的孩子到處走。但是,雙方似乎都覺得有點不壹樣。雖然目前假期還在走來走去,但是感覺和以前不壹樣了。因為他們住的地方比較遠,年輕壹代年齡差距比較大,在學習工作等事情上基本沒有交集,這種探親也漸漸成了負擔。最後大家都同意只在幾個大節日的時候聚壹聚,散散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回老家探親,往往是因為有壹個老人讓妳無比牽掛。這個老人壹旦去世,基本上就失去了動力。
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無論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大城市,年輕壹代的生活節奏都比以前快得多。
農村青年外出打工,壹呆就是壹整年,平日裏親戚之間自然沒有什麽動靜。過年很難回來,只能選幾個至親四處走走。如果我像以前壹樣繞遍所有親戚,不僅經濟上不行,而且很費時間。農村探親也是很講究日子的。過年過節,在外面工作壹年了,真的不想把時間都浪費在這件事上。於是,壹些不太親近的人彼此達成了默契,不再走動。
以我壹個在北京工作的朋友為例。過年的時候,他只有十多天的假期,要在路上浪費兩天。當我回到家,我不會停下來。我的父母,親戚,朋友,同學都要照顧我。妻子這邊還有父母,親戚,朋友,同學,壹樣都不能少。說實話,作為壹個旁觀者,我為他感到很累,他甚至有點不敢回來過節。後來他只能減少和壹些不太親近的親戚朋友壹起散步。
這個因素是客觀的,也是無奈的。物欲橫流的世界,我們很難保持初心。即使我盡力了,我還是記得去尋找曾經的感情,卻發現對方早已忘記了妳的存在。
即使是同壹個村子,如果親戚之間經濟差距大,也會自動選擇分家。畢竟人很難保持絕對的平衡。最後不知道是金錢至上造就了冷漠還是冷漠造就了金錢至上。經過深思熟慮,我們在生活面前收獲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有些是我們主動選擇的,有些是不由自主的。
說了這麽多,這是農村。即使在大城市,人們的行走也不再依賴感覺。冰冷的鋼筋水泥,封閉的空間,不僅給了我們安全感,也剝奪了人們最原始的信任。
雖然我不願意看到,但是我怕這種親人之間的“斷交”會繼續上演。
我在農村長大,家裏有很多親戚。我這壹代是獨生子女,父母在世界上有很多兄弟姐妹。
父親是三個兄弟兩個姐妹,父親是老二。我媽是壹個哥哥,三個姐姐,老二。這些只是兄弟姐妹,還有叔叔的兄弟姐妹,所以更多。
根據我自己家的情況,我覺得農村親戚斷交有兩個原因。
我奶奶前年去世了,活到了91歲。以前每逢節假日,父親和他的三個兄弟都會去外婆家串門,舅舅也快70了,他也去外婆家串門。他們家每年也會派人去看望我奶奶。
這樣的老親戚,其實都是我奶奶在維持。我奶奶不在的時候,這樣的親戚是不會搬家的。
我家和姑姑家以前關系特別好,經常走動。很多年前,老家的房子拆了重建。大家都知道蓋房子是壹件很復雜的事情。父母太忙,阿姨每天都來幫忙,幹了壹個月左右。
我父母也很感激。從此以後,無論我大姑家發生什麽事,無論是收割玉米、小麥還是其他工作,只要他們這麽說,我爸媽都會放下自己的事情去幫忙。
結果兩天後我去嫂子家的時候,發現舅舅很平靜,很沈默。我爸話不多,忙著工作。
我壹直在建那個小房子,但是我舅舅壹直壹臉淡定,愛理不理。我爸爸還是太擔心,沒把它當回事。那年春節走親戚,我爸發現我舅舅給我家送的東西和我舅舅家的不壹樣。送的是壹樣的酒,但是有貴有便宜。我還多給了我叔叔壹盒牛奶和水果。他偷偷給了我叔叔,被我爸發現了。
我父親是個老實人,但還是沒說什麽,只是過年後慢慢不走了。
表面上看,農村的親戚越來越疏遠,甚至有的親戚因為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做生意,賺錢,外出,沒時間照顧,每年都不在身邊走動。
但實質上,農村親屬間的“斷交”正在上演,從壹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家庭結構的劇烈變化,對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血緣關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壹,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家庭走向經濟獨立,獨立做事,對曾經相互關心的親人失去了更多的依賴。
經濟獨立,獨立做事,意味著我們不需要更多的親戚互相幫助。現在孩子考公務員需要考試,孩子就業需要公開選拔。這些社會文明和進步,也讓要求親戚拖關系變得沒用了。
第二,互聯網加生活方式,比如省時省力的手機紅包,網上拜年,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親人之間的走動。
對於農村新壹代年輕人來說,壹個時髦的網上拜年,網上壓歲錢,網上視頻問候,很多以前需要來回走的親戚,彈指壹揮間就被輕松取代。親人之間的人情往來怎麽會越來越少?
第三,實行了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對農村家庭結構的變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隨著獨生子女(夫妻)的兄弟姐妹和弟弟數量的相對減少,千百年來形成的龐大的親屬制度開始大踏步解體,這是不爭的事實。
親戚數量的客觀減少,加上經濟獨立、生活方式獨立,綜合因素的疊加效應,是農村“斷交”現象的重要原因。
妳不這麽認為嗎?
我是70後,我也說說我親戚的現狀。我從我爸那裏得知,爺爺有五個兄弟,但因為當時的社會和家庭因素,只有二爺爺和我爺爺結了婚,壹爺爺和五爺爺早逝,四爺爺出家了,死時埋在壇子裏。
我爺爺生了三個女兒,兩個兒子,後面是我姑姑,姑父,二姑姑,小姑姑,還有我爸爸。這裏還有壹個特殊的關系,因為我姑姑生我表妹的時候難產死了。恰好舅舅和舅媽離婚了,外公做了決定,把這個舅媽嫁給了舅舅。
我爸爸和我叔叔都是21歲,也就是說我爸爸還沒出生,我叔叔就已經結婚了。所以,我表哥和我爸爸同年出生。據說同歲的叔侄是兄弟。我父親和我表哥真的像兄弟壹樣。他們壹起上班,壹起喝酒,但是在2001年,我57歲的表哥因為壹場車禍離開了我們。
因為六七十年代是嬰兒潮,我們這個大家庭也不例外:叔叔家三子二女,阿姨家壹女,阿姨家兩子壹女,阿姨家三子壹女,我家三女壹子。那時候中國的人口真的是突飛猛進。基於此,我經常跟同齡人說,我們這壹代人老了,中國人口就老了壹大半,我們這壹代人沒了,中國人口就下降了。
按照我們這邊的禮儀,父母的親戚壹般都是義務的,但是堂兄妹不能認,堂兄妹壹般也不認。但是現在社會不壹樣了。只要是在家裏做事,認識幾天的朋友同事都會有私人感情,更何況是有空就聚在壹起吃喝旅遊的同學朋友。所以,親戚不再是交際意義上的親戚,更像是朋友。打得好就打得多,打得不好就打得少。很多親人並不是刻意疏遠,而是因為時間和空間的種種原因,很難看到上面,但如果真的看到上面,心裏還是會高興的。
說到現在的冷漠,多半是因為生活節奏。是普通家庭,會面臨上班掙錢和回家教育孩子的問題。他們中的壹些人甚至不關心他們的父母,更不用說他們的親戚了。
以我們家為例。兄弟姐妹四個,下面還有六個孩子。目前學習,工作,工作都不在壹個地方。壹個月能見到孩子就不錯了。壹般只有在過年的時候他們才會聚在壹起。但我還是相信,無論相隔多遠,他們永遠不會失去聯系,因為我們真的是壹家人,壹個相親相愛的家人。就像我們四個人壹樣,沒有不必要的儀式,但是壹個眼神就能知道對方想要什麽。
所以我的結論是,友情和親情都需要經營。妳心裏有我,我心裏自然也有妳,無論何時何地。
在農村,新年時會有斷親的習俗。每年都是親戚互不動。為什麽?
這個問題不應該歸咎於春節斷親習俗的興起,而應該歸咎於今天的農村,由於農事繁忙(沒有周末),或者外出打工,彼此走動的時間不多,走動時校長不在家,所以現在的人們選擇春節不忙農事, 而工作的人也經常回家有壹定的假期讓親戚和親人走動,互相問好,祝福。
為什麽現在很容易打破這種原本建立的血緣聯系?
1,因居住地變動,有的住農村,有的住城市,交通不便(尤其是春節期間)。有的外出打工,返工日期多在初六前。附近幾家搬來搬去之後,就沒時間搬去遠的家了。親戚不太親近的,大多用現代通迅打招呼,打招呼,這樣幾年下來,可能就斷了聯系。
2,幾年後兩個貧富家庭有了隔閡,心理上不願意接受對方,或者在某些利益上有了明與暗的沖突。雖然平時會見面,但是只要春節過後其中壹方不想交往,慢慢見面的機會就不多了,會斷了交流的可能,或者矛盾的親人很難繼續交流,甚至會影響下壹代的交流。
不管什麽原因,因為彼此的生活都是壹個動態的存在,而現在整個社會都在高速運轉,比上壹代,第二代,第三代都要多。可能來得更快,而且不只是春節斷絕親戚聯系。旋轉的傘上有雨滴不知道什麽時候落下來或者被旋轉的力量甩走。
大概都是因為經濟問題吧。說說我家發生的事吧。前年年底,我爺爺得了食道癌,因為年紀大了,做不了手術,所以出院壹個月。他的健康狀況很好。當時我媽和姐妹們各拿了三千塊錢(想著四姨和大姨夫關系比較好,就沒拿)。我媽給錢的時候,大姑父讓我媽不要告訴爺爺和二叔,有幾個女生要拿錢。我媽也不知道為什麽,後來就從爺爺那裏拿到了。
從去醫院到出院壹共花了多少錢,只有大舅舅和四舅媽知道,其他人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錢都是我二舅舅轉的,所以也就是說,我媽媽和姐妹們的九千塊錢被大舅舅和四舅媽挪用了,出院後的醫保報銷也被挪用了,二舅舅有沒有多要錢也不得而知。
錢雖然不多,但性質惡劣。我舅舅挪用我姥爺的錢治病,壹直不提,因為我怕我姥爺和我二舅生氣。我媽說,拿幾千塊錢惹我爺爺生氣,不值得。
妳覺得這樣的親戚有必要到處走嗎?
潤友認為,農村親戚之間“斷交”的現象有些誇張,但親戚之間不斷疏遠、走動越來越少卻是不爭的事實。那麽,為什麽會這樣呢?潤友認為主要是五個原因造成的:
壹是距離較遠,影響了親人之間的走動。比如以前親戚壹般都住在壹個村或者壹個鄉,很少有四五十公裏以上的。所以,雖然當時交通不夠便利,車也少,但因為離得近,他們壹年還是經常互相走動幾次。如今,情況不同了。親戚大多都出去打工了,有的在南方,有的在北方,距離都是幾千甚至幾千公裏。即使年內回家過年,親戚之間也很難因為時間而互相走動。
二是貧富差距拉大,影響了親人之間的走動和交流。這些年來,很多農村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創業,靠自己的壹技之長掙錢,很多也賺了不少錢。當然也有相當壹部分只是常年做壹些辛苦的工作賺點生活費。在這種情況下,親戚之間就出現了不平等的現象,導致了相互的心理影響:有錢的親戚看不起沒錢的親戚,沒錢的親戚看到有錢的親戚就自卑。所以久而久之,親戚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
第三,信息時代,互聯網發展了,取代了親人之間的相互走動。比如以前電話都很少,更別說手機了。親戚之間有什麽事情,往往通過見面來溝通和解決。但是,現在信息發達,任何事情都可以通過手機通話或者視頻來解決。這樣,必然會減少親人之間的互動。
第四,現在的人更註重利益和金錢,影響了親人之間的走動。比如以前走親戚的時候,花個8塊10買些水果零食,就可以走親戚了。現在還得去親戚家看看。沒有幾百元甚至上千元,很難去親戚家。這種情況下,很多親戚只能“望而卻步”四處走動。
第五,有很多情侶互不承認對方是親戚,這也影響了親戚之間的流動。比如我們單位,很多年輕夫妻不說親戚不和,甚至經常和對方父母鬧矛盾,很少去對方父母家串門。所以夫妻之間親戚因為各種原因走的少也是壹種現象。
這是壹個有點沈重的話題,無論農村城市,家庭紐帶的喪失日益明顯。以我自己為例,我深有體會。我爺爺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但是我爺爺早逝,留下了兩個哥哥姐姐,我姑姑和我爸爸(我爸爸當時才兩歲)。我爺爺只有壹個兒子,我小爺爺沒有孩子。所以我們跟叔叔家很親,就像自己的親兄弟壹樣。我奶奶再婚,又生了壹個兒子,就是我們的舅舅。她和她壹起領養了壹個養子,我們很親密。但是我們這壹代,爺爺的孫子孫女都住在城裏,平時很難碰到,除非回家的時候到處走走。我們是四兄弟姐妹,所以我們很親密。而且我爺爺奶奶在我媽結婚前就去世了,兩個姐姐壹個哥哥壹個人生活。我舅舅去千裏之外打工,六歲多就在當地結婚了。除了過年去家裏看望兩個姐姐,就只有書信往來了。後來母親早逝,月經去的少了。到我大伯月經去世的時候,十個表親已經差不多斷交了。在我手裏,兒子有八個堂兄妹,現在爺爺還在,過年可以聚壹聚,平時聯系很少。爺爺不在了,我們就老了,活的少了。我怕我們堂兄妹之間會有憂愁和悲哀,更別說下壹代了。
家庭,慢慢從我們的指縫中溜走。
無論農村還是城市,每年都會上演親人分手。
櫥櫃裏有壹副骷髏。每個人都打掃門前的積雪,卻沒人管別人是否霜凍。老親戚年老體弱,不願意來往;中青年親戚忙於工作、學習、培訓、工作、賺錢、買房、買車、結婚、做家務、社交、養老、養兒育女,相互交流的時間很少;孩子和少年親戚忙著上課、輔導班,不僅時間緊,而且沒有長輩的指導,更不用說相互交往了。甚至有的親戚,因為各種矛盾,誤會,傷害,產生芥蒂,隔閡加深,無奈之下也就花了,慢慢雙方自然斷交。
有的有錢有勢的親戚傲慢自大,看不起沒錢沒勢的親戚;有些沒錢沒權的親戚太驕傲,不敢巴結有錢有勢的親戚;有的有錢有勢的親戚很囂張;壹些沒錢沒權的親戚關心自己。有的親戚,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親戚斷交是常有的事,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