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第壹冊範文
計算時間的教學內容:P62案例1,案例2。
三維目標:
1.通過加深對時間單位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2.將進行壹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觀察和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壹、猜謎遊戲簡介:
1,猜謎語:矮個子走壹步,高個子走壹圈。矮的人走來走去,高的人走半天。
2.學生猜答案後,老師拿出壹個鐘面模型,提問:
(1)“矮子是什麽”?“高是什麽意思?”
(2)“分針走壹個正方形需要多長時間?”?分針走壹圈需要多長時間?時針走壹個大格子需要多長時間?時針走壹圈需要多長時間?
③“1是多少分”?1是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留出不同的時間,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點、3點20分、6點、9點50分等。
4.引導話題:我們學會了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這節課,我們將壹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題目)
二、新課程教學:
1,教學示例1: 2 =(?)分
(1)老師:1等於...?(學生回答)那2點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壹、60+60=120點
b和2是兩個60分,即60×2=120分。
(4)老師總結。
2.要求學生做P62: 3: 00的1題和“做”中的補充題=(?)2分=(?)秒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修改。復習的時候可以說出學生的名字,說數字是多少。妳是怎麽想出來的?然後老師總結了時間換算。方法。
3、教學實例2:
(1)老師投影了例2的情景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並解釋其含義:小明7: 30離家,7: 45到校。
(2)老師:小明從家到學校花了多長時間?
(3)學生討論並回答,盡量讓學生總結各種計算時間的方法:
a,分針從6轉到9。走三個廣場,就是15分鐘。
b,45-30 = 15,也就是15分鐘。
4.總結(略)
5.請告訴壹兩個學生他們離家和到達學校的時間。讓臺下的學生幫忙計算。
第三,鞏固練習:
1.完成P62“做”中的第二個問題。
集體批改時,可以在黑板前點名,實際操作。
2.填空:
(1)50的分數比1少(),1的分數比45多()。
(2)壹個類是(?)分,課間(?)分,加上(?)是1。
3.競爭:
從老師口頭報出時間,比如3: 00到3: 45,過去了多少分鐘?學生搶著回答,老師獎勵他們,看誰搶得快。
四、全班總結,回歸評價:
2.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第壹冊範文
對公裏的理解壹、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知道公裏的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公裏的概念,知道1公裏=1000米。
(2)過程與方法:利用遷移規律,體驗探索1 km的過程,使學生進壹步學會估計和分析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目標分析
“千米”是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聽到和看到千米的使用信息。因為“千米”是壹個很大的長度單位,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建立千米的概念,這是學習的難點。在設計該課程的教學時,通過課前、課中、課後教學的整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提高。此外,在搜集教材時,緊緊抓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圍繞“公裏的知識”這壹教學重點,組織學生積極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悅的興趣中感受“公裏”,建構“公裏”,應用“公裏”。
第三,教學重在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長度單位公裏,建立1公裏的長度概念。
2.掌握1km和1km的關系。
3.將使用分米作為測量單位。
教學難點:建立1 km的長度概念。
四、教學準備:課件,卷尺,課前分組測量學校操場跑道長度。
動詞 (verb的縮寫)教學過程:
(壹)審查進口
復習舊知識。
(1)我們學了哪些長度單位?(老師板書)用妳喜歡的方式表達1 m,1分米,1 cm。
(2)在()中填入適當的長度單位。
①壹支鉛筆的長度是18()。
②壹枚1分硬幣大約有1()厚。
教室裏的桌子有8()高。
④教室地板約8()長。
⑤北京到黃山市的距離是1316()。
2.引入新的課程
話題揭示:從北京到黃山市很遠。用米量太麻煩了。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將知道壹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老師板書題目)
設計意圖是從簡單的復習引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探索新知識做了鋪墊,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性。提出測量北京到黃山市的距離,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感受到知道千米的必要性。
(二)聯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 km的概念。
(1)說:妳想了解新朋友“錢米”什麽?
(2)想壹想:1 km有多長?能具體說說妳心目中的1 km的長度嗎?(可以結合課前所學的信息來描述。)
2.進壹步建立1 km的表示法。
(1)結合課前測量學校操場跑道長度,妳覺得1 km有多長?(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壹樣。在實際教學中,盡可能使用學生身邊的數據。)
課件顯示:我們學校運動場的軌道是200米,沿著軌道行走的長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在更大的單位裏就是1公裏。老師板書:1km = 1000m。
(2)展示標準化跑道的圖片,表示跑道壹圈400米。
課件顯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長度()正好是1公裏。
3.實際感覺是1 km
(1)測量100米到操場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個環節也可以在課前完成。)
(2)學生以正常行走速度實際行走大約需要1分15秒。
(3)讓學生想象10 100米有多遠。
4.欣賞生命中的公裏
課件展示了指路標誌、珠穆朗瑪峰主峰高度、速度計等圖片,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公裏”,在生活中做到兢兢業業。
設計意圖該環節的設計關註學生的心理需求,為數學教學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作為活教材,具有時效性,使數學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能感受到其存在的價值。讓學生充分建立1 km的長度概念,印象更深刻。
(三)鞏固新知識的實際應用
完成課本第28頁的練習6,問題1,2,3。
設計意圖的綜合練習,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在解題中加強對公裏的理解,培養對長度的概念。
(四)課堂小結,明確目標
1.妳從這壹課中得到了什麽?
2.妳能從妳的生活中找到1 km嗎?
(E)實際應用、延伸和擴展
完成課本第26頁的“做”。
3.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第壹冊範文
銳角和斜角I對話場景介紹
老師:朋友們!妳去過遵義嗎?妳去哪裏了?
生1:是的,我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我去過遵義阿姨家。
S3:我去過遵義遊樂園。
課件展示了遵義遊樂園的壹個場景。
老師:這是遵義遊樂園。從這幅圖中妳看到了什麽?
生:我看到了木馬和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導入的遊樂園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設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
二、復習角度
老師:妳能找到這幅畫中的角嗎?
學生主動找了很多角落。
老師:妳人生的犄角在哪裏?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戶上有角;
生3:出口標誌上也有喇叭;
生4:書也有角。
(讓學生在畫面中尋找角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角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老師:這個角度是什麽?這個圖形在老師手裏的角度是什麽?
生:直角(老師把直角圖形貼在黑板上,指出書上也有壹個直角)。
老師:我們以前知道直角。這節課,我們將學習銳角和鈍角。
揭示題目,在黑板上寫:銳角和鈍角。2.探究銳角和鈍角。
顯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老師:請將這些圖片分類(學生做分類活動)。
老師:請壹個同學上來打壹分。
老師:為什麽這樣分?
生:根據角度的大小;
(讓學生動手對這些圖形進行分類,讓他們在分類的過程中熟悉銳角和鈍角的特點,同時培養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在我們用直角來比較這兩組角。我們發現了什麽?
生:這組角小於直角,這組角大於直角。
老師畫了壹個銳角和壹個鈍角,還畫了壹個直角。)
2.引導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
老師:我們給他們起名叫老大和老二吧。妳認為哪壹個更好?
生:這是我哥,這是我哥。
老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個叫銳角,這個叫鈍角。
3、深入理解銳角和鈍角
老師:學生真聰明。他們知道銳角和鈍角。這是什麽角度?
健康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老師:有三種結果。是什麽角度?同學們,想辦法準確判斷。
生:可以用三角形的直角來衡量;
老師:叫壹個同學上來量壹下。(由投影儀顯示)
學生反復測量兩次後,這個角的壹邊與直角板的壹邊重合,另壹邊在直角板的另壹邊之外,說明這個角大於直角,稱為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得出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產生矛盾,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更積極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欲望。)
第三,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1,求遊樂園裏的銳角和鈍角(課件展示遊樂園,場景圖)
(我先發現了很多)
2.在遊樂園的物體中尋找銳角和鈍角。
(學生找出相應的銳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有銳角和鈍角的地方。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壹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生二: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大便上有銳角。
生4:文具盒上有銳角。
生5:玩具上有銳角和鈍角。
4.告訴我這些角的名字。
(盛講得很好)
5.用紙折這個角
(同學們把各種銳角鈍角折疊起來。)
6.用妳的手臂畫角落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畫出不同的銳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在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畫角,用身體畫角。)
第四,總結
老師:小朋友,如果妳是銳角、鈍角、直角,妳想對在座的朋友說什麽?
健康1:大家好。我是銳角。請照顧我。
生2:我比較遲鈍。請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形,這樣我可以知道更多的角度。
生3:我有銳角。請不要碰我的尖頭,它會刺痛妳的手。
生4:大家好,我是鈍器,很想和大家交朋友。
老師:孩子們,妳們好。如果我是銳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壹個鈍角,我比直角大。(展開總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融入知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該課程體現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的角度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建構各種角度的特征,讓學生在不同情境中認識各種角度。
2.從三維目標來看。
(通過要求學生指出角度、分類、角度描述、具體尺寸等。),學生對銳角和鈍角有非常清晰的概念,使學生達到很高的達標率(比如能正確測量角度、判斷角度、手勢角度等。,尤其是在人體上找角度)。
3.從知識建構的過程和方法。
表面上看好像比較少,而且好像是只給學生操作的。其實學生的思想過程和方法是很清楚的。就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而言,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參與意識強,尤其是在練習部分的遊戲部分。
很好地滲透了德育內容(比如遵義會議的會場,教完有什麽要找老師談)。
更好的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思想,屬於生活中數學學習的特點。
4、突破誤區(就是說到深度任務,要用多媒體,怎麽做,但是這堂課多媒體不多,但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總之,課堂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中,學生的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思想。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觀察、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到位,真正實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熱愛學習、樂於學習數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