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豐富知識和營養
這部200多萬字的作品優美通俗,語言有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其中蘊含著深厚的詞匯、成語、歷史、人文知識,以及傳統文化的諸多精華和精髓。對於熱愛文學和文化的自己來說是壹本很好的教材,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見識。
2.提高理解能力
如果我不懷疑史書和歷史事件,歷史真相就藏在那些文字下面,這是我看完明朝那些東西的感受。以胡為例,老師分析後得出結論:朱元璋忍受胡七年,是因為“胡絕不是朱元璋真正的目標,朱元璋要消滅的是胡背後的怪物。”那個怪物就是宰相制度。
俗話說“信書不如無書”,書中作者的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理解能力。
比如《始洪武帝不速之客》壹節中就有這樣的故事:龍灣之戰勝利後的壹天,朱元璋到紫金山上的禪寺參觀。寺裏的住持擔心朱元璋出事,半夜請他到大雄寶殿講學。已經睡著的朱元璋被吵醒,得知原因後哭笑不得。書中寫道:“他(朱元璋)是個多麽精明的人,自然。在第十壹章《洪都奇跡》中,作者說:“以朱元璋的精明,不可能不知道朱文正的言行。他怎麽能把如此重要的職位交給這樣壹個人呢?"
“他有多聰明”“與朱元璋的精明”的評價,讓人感受到朱元璋的靈魂。沒錯,朱元璋是壹個活生生的人。他放過牛,當過和尚和乞丐,但都是被迫的。在這些身份的表象下,有壹個“聰明”的靈魂。縱觀朱元璋的壹生,如果他不是“聰明”,怎麽可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經過殘酷的鬥爭登上大明開國皇帝的寶座?那麽,面對那麽多全副武裝、驍勇善戰、驕橫跋扈的武將,他雖然害怕,卻能夠“壹個個擊破”,而不至於引起毀滅性的叛亂。元末至洪武年間的許多大事證明,朱元璋是壹個政治水平很高的皇帝,沒有很高的胸懷和膽識是做不出那些事的。
這是我看完《明朝的事情》後,對這個歷史人物的顛覆性認識。按照以前的水平,朱元璋只是歷史教科書中壹個難以想象的刻板的古代皇帝。
3.啟發思維
作者自己思考的啟示——
比如京南部分,書上說:“毛澤東曾對朱迪的文化水平有個評價:半文盲。”當時嶽明老師說:“當然,這是相對於皇家教育而言的。”換句話說,朱迪在王子中是半文盲,在平民中不是。這樣,壹個客觀真實的朱迪(他的文化水平)就會躍然紙上。請註意,嶽明老師不是靜態的、孤立的、片面的理解“半文盲”的含義,而是從毛澤東的視角和出發點來理解的。這是非常聰明和正確的。這種客觀辯證的思維方式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參考標準。
“只有靈活性和實際行動才能適應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從聖人之言到實學之道,他們沒有書可讀,而從這些書中,他們掌握了壹些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使他們能夠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待世界。”這些富有哲理的話對我的啟發,不亞於讓壹個不會騎自行車的人掌握平衡技術。
再比如,嶽明老師評價朱迪對奈爾不消費的態度:“三十歲的朱迪成就了這些,在這些方面,他甚至可能超過三十歲的朱元璋。”我們在理解問題的時候,也需要這樣的思考和觀點。
“歷史本身就很精彩,歷史也可以寫得很好。”我們知道閱讀和寫作是兩回事。那壹年,嶽明老師用自己的方式寫出了這樣壹部美麗而實用的作品。這種方式的核心是敘述、描寫和評論的技巧。對於以寫作為生的人來說,這個技巧值得學習。
歷史人物思維的啟蒙——
在第二本書《萬國來朝》的“最後的考驗”壹節中,楊善“沒有豐厚的禮物,也沒有像樣的國書,卻想讓現在的這壹代願意(先)和自己談判,把朱祁鎮免費送給自己(而且他也沒錢)。”
楊珊“唯壹的武器就是他的智慧。”
下面也是惡意提問:“妳為什麽降低馬的價格?”"為什麽妳賣給我們的衣服都是劣質的?"“為什麽我們的使者經常被妳們扣留?”“為什麽要降低對我們的年度獎勵?”
楊杉看到招就服氣了(原文較長,不壹壹摘錄)。結果是:“在戰場上,他往往首先是勝利者和征服者,而這壹次,他完全被壹個無助的老人征服了,被他的言語和智慧征服了。”
這是智慧和語言的藝術,也是辯證思維的藝術。
4.強化正確的觀念
每當書中出現令人尊敬的好人、忠臣、殉道者,如被囚禁在朱元璋,冒著風險把燒餅藏在胸前為他送飯,在朱元璋下令殺人(如叛徒侄子朱文正),壹再勸阻他的馬皇後,作者都會大加贊賞,大唱贊歌;而每當書中出現奸臣、災星、惡人,如導致土木堡之戰失敗的罪魁禍首王鎮、歷史影響深遠的魏忠賢等,作者都會進行沈痛的批判和譴責。
再比如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在農田耕種的過程中堅守洪都,最後卻因為沒有得到理想的賞賜而投奔了叔父。朱元璋本來想處死他,但由於馬皇後的勸阻,他被關進了監獄。作者評論說,“無論如何,錯在朱文正壹方。.....他的悲劇源於他的性格。這個有軍事天才的人不知道怎麽做人。他性格乖張,心胸狹窄,品行不好。即使在這件事上還算不錯,總有壹天他會因為別的事情而陷入困境。從這個角度來說,他的悲劇是註定的。”這樣的評價,令人深感敬佩。
不難看出,我們在《明物》中所欣賞和提倡的,是能忍辱負重、顧全大局、力挽狂瀾、報國為民、造福眾生的忠臣、義士、孝子和善良人格。對好人的贊美,對惡人的打壓,自然喚起讀者內心的聲音,強化正確的觀念。這對人的修養是壹個很好的成長。
5.堅定妳對生活的信念
書中有很多令人驚嘆的人生理念,比如:“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壹生。”“長期的艱難生活最能磨煉壹個人的意誌。很多人遇到困難後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壹些人面對困難不得不低頭,但內心從不屈服。他們會繼續努力,相信自己壹定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像這樣的話,應該是嶽明老師在閱讀了大量的歷史書籍後,對很多歷史人物的人生歷程、際遇、結局的理解和總結。它是建立在歷史上無數人的拷問和努力之上的哲學——它能讓人樹立堅定的人生信念。
6.反思與成長
當年,嶽明老師在書中對藍玉有壹段評價:“粗人”。藍玉脫下外套,讓那霸穿上,因為她在蒙古將軍那霸的投降酒宴上看到那霸的衣服穿壞了。那霸楚以民族習俗為由拒絕,雙方發生爭執。常遇春之子常茂伐那霸楚,差點壞了投降大事。
當年,嶽明老師指出:“這件事可以看出藍玉的性格缺陷,就是考慮不周,性格過於強硬。本來是壹件很簡單的事情。妳們只要互相敬酒,互相給面子,事情就能圓滿完成。這也為他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在接下來的“藍玉的墜落”壹節中,老師嶽明寫道:“我們可以給藍玉壹個結論,那就是,這是壹個小醜。.....其實他的性格壹直是這樣的。即使他在這件事上不犯錯誤,他遲早也會在那件事上泄密。”換句話說,和那霸爭執的根本原因在於海藍寶石的性格,而不是事件本身——這件事沒有意外,其他的事情也會有意外。
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性格決定命運。為了有好的命運,有時候,我們要塑造壹個能創造好生活的人格。書中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可以引起人們的反思。如果能從歷史人物身上喚起自我反思和改進,以史為鑒是很好的壹課。
……
總之生活中有太多的幹貨可以從這本書裏學到,這裏就不壹壹列舉了。可以說,這是壹個極其聰明,精神層次很高,有“根器”的作者代代相傳的傑作。明朝那些東西封底有幾篇書評。以下是其中壹篇的摘錄:
“文章以瑞士鐘表匠的耐心、德國制造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戲劇家的幽默(化身為魔言)講述了600多年前元末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並將276年的歷史壹直講述到明朝末年。這篇文章嚴謹又幽默。可以作為明史的通俗讀物,也可以作為茶余飯後的休閑讀物。是居家旅行、學習閱讀、閑來無事的首選。”-接近事實。
這應該是對這部作品最有趣最中肯的評價了。
最後要說的是(與《明朝那些事》和史書無關,與我們的態度有關)——朱元璋的行為和心理有壹定的問題,與他自身的性格和痛苦的經歷有很大的關系。他有他病態過度防衛的根源和動機,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要被朱元璋的行為和思想所影響。我們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的普通人。這種對待朱元璋的態度,對於所有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歷史人物,應該都是壹樣的。這是我們學習的原則,也是我們成長的標記——擇其善而從之,改其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