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西平鎮的茶文化

西平鎮的茶文化

西平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豐富多彩。

關於鐵觀音的產地,《中國茶經》、《福建烏龍茶》、《安溪縣誌》都記載鐵觀音原產於安溪縣西平。克隆品種。關於它的起源,有兩種傳說:壹種是“魏說”。相傳崇信瑤陽鄉松林頭老茶農印偉(1703-1775)勤於種茶,篤信觀音。他每天早晚都會在觀音菩薩面前奉上壹杯綠茶,幾十年如壹日。壹天晚上,印偉在熟睡中夢見自己拿著鋤頭出門,走到壹條小溪邊。他在壹個縫隙裏發現了壹棵茶樹,枝繁葉茂,香氣誘人。印偉很好奇,正要俯身去撿。突然有壹只狗在叫,打擾了壹個好夢。翌晨和印偉在夢裏尋找,果然,他們在觀音侖的壹個石坑的縫隙裏找到了壹棵在夢裏見過的茶樹。仔細觀察,葉形呈橢圓形,葉肉較厚,芽呈紫綠色,區別於其他種類。他喜出望外,於是把茶樹移植到家裏壹個破鐵鼎裏,精心栽培,經過幾年的繁殖,植株生長健壯,葉子油綠。正是時候采集,果然茶葉品質獨特,香氣非凡。它被視為珍寶,保存在壹個罐子裏。每當尊貴的客人上門品茶,喝過這種茶的人都贊不絕口。有壹天,壹位老師喝了這種茶,驚訝地問:“這是什麽好茶?”印偉向老師詳細講述了他在夢中遇到的事情,並移植了它,並說這茶是在壹個摩崖石刻中發現的,比羅漢還要厲害,移植後種在壹個鐵鼎裏,所以他想叫它鐵羅漢。老師搖搖頭說:“有些羅漢是猙獰可怖的,好茶壹般叫不出來。這茶是觀音夢得來的,還是叫鐵觀音!”聽了這話,印偉連連叫好,這就是“觀音夢論”。第二個是“王說”相傳安溪縣崇信耀陽鄉南巖(今西平鎮南巖村)秀才王世讓,清雍正十年(1732)為副車,乾隆十年(1745)在湖廣黃州府(今湖北)周琦任法官。他曾經在南山腳下建了壹個書房,取名“周楠”。清乾隆元年(1736)春天,王和他的朋友們經常在南軒寫作,每當夕陽西下,他們就在南軒的花園裏漫步。有壹天,他偶然發現荒園裏有壹棵茶樹,於是把它移植到南軒的茶園裏,日夜管理,精心栽培,年年繁殖,枝葉繁茂,葉圓心紅。成品制成,氣味非凡;泡飲後,清香醇厚,沁人心脾。乾隆六年(1741),王被召進京,謁見禮部侍郎方,以茶為禮。方嘗到了它非同尋常的滋味,於是他轉向了皇宮。喝了之後,乾隆皇帝非常高興。他召來秀才打聽瑤陽茶的歷史,因其潤實、重如鐵、味美如觀音而取名“鐵觀音”。鐵觀音是最好的烏龍茶,色澤溫潤;繩子肥碩、卷曲、緊繃,有明顯的沙綠色,重如鐵;湯色橙黃明亮;香味綿長芬芳,勝於蘭花;味道濃郁香甜,濃而不澀,沈郁不膩,素有“綠葉紅邊,七泡香”之稱。喝的時候齒頰留香,喉嚨甜。香味鮮美,味道清香。尤其是獨特的“觀音韻”,將人帶入到深邃的茶道藝術中,優雅而富有詩意,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

鐵觀音在西平發現後,經過幾代人的栽培和推廣,已成為烏龍茶產區的首選優良品種和重要出口商品。民國5年(1916),由王茜茶莊調制、天心茶行經銷的“萬壽陶拍”鐵觀音,在臺灣省省內舉行的茶葉評選活動中獲得壹等獎和壹枚金獎,是安溪縣最早的鐵觀音茶王獲得者。天心茶鋪還授予王茜壹面金牌和壹張獎狀(現保存),上面寫著:“王茜安溪瑤陽鄉,萬壽桃,權人專挑以前名茶,品質極佳,特呈上金牌作為酬謝,並祈禱是蓮花。昭和六年十月十五日臺北天信茶社王贈。”民國34年(1945),由王連丹茶業公司調制、高建發經銷的泰山峰牌鐵觀音,在新加坡的茶葉大獎中獲得壹枚金牌和壹對金筆,成為第壹個獲得海外大獎的鐵觀音茶王。1950年,由王登記茶莊調制,王炳基茶鋪經銷的“碧天風牌”鐵觀音獲得泰國茶葉大獎,獎金1000港幣。1982年6月,鐵觀音被評為中國名茶。1986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國際食品博覽會上,鐵觀音被評為世界十大名茶之壹。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平鐵觀音在廣州、上海、北京、香港連續四屆奪金。65438年6月至0996年6月,西平鎮被農業部農墾總局、南亞熱工辦命名為全國唯壹的“鐵觀音烏龍茶生產基地”。

西平茶還創下了歷史上的多項第壹:民國二十四年(1935),平遠村的王成文首次發明了茶樹無性繁殖的“茶樹扡插法”,這項發明被王文章授予“全國科學大會科學技術成果獎”。1992 10,嚴嵩村與福建省茶葉學會聯合舉辦全省最早的村級茶葉王賽;1996 165438+10月,王繼陽獲獎的500g鐵觀音茶王在穗拍賣17000元,入選福建極品。2000年6月,在廣東省汕頭市茶王鑒定會上,西平在全國率先評選出鐵觀音茶王。同年,西苑茶廠成為全省首家獲得國家原產地標記保護產品證書的民營茶企;由西平茶葉貿易分會主辦的《西平茶》是福建省唯壹的鄉鎮級茶訊。

西平是名茶本山的原產地。清同治九年(1870),在西平瑤洋被壹個叫元興的人發現,故又稱“元興種”。該山植物為灌木型、無性系品種、葉肉型和中芽型。品質優良,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是安溪四大名茶之壹。

烏龍茶是壹種半發酵茶,“仍然把她的半張臉藏在她的吉他後面不讓我們看見”,介於紅茶的完全發酵和綠茶的未發酵之間,有壹種獨特的香味。關於它的起源,在西平瑤陽有壹個美麗而神奇的傳說:

很久以前,南巖山樹木蔥郁,終年雲霧繚繞,茶香四溢。壹個叫吳良的將軍,不滿封建王朝的暴政,選擇隱居深山,終日以打獵采摘山茶花為生。壹天下午,吳亮像往常壹樣帶著茶籃和獵槍上山采茶。他挑了壹筐茶葉,突然從巖石裏沖出來,壹路小跑下山。五良持槍追趕,直到觀音石抓獲山水鹿。那天晚上,五糧忙著殺山水鹿,就把炒茶的事擱置了,但是因為五糧追山水鹿,茶簍裏的茶葉上躥下跳,時不時地晃動茶簍,結果把茶青的邊緣蹭壞了,放了壹夜就發酵了。為了不浪費收集來的茶葉,五糧還是把它炒了。沒想到,在制作飲料時,五糧發現炒出來的茶不僅沒有苦味,而且味道特別香,韻味也比原來的炒出來的茶好很多。於是,細心的五糧反復琢磨研究,終於發現奧秘就在於“抖青”泡茶的過程。人們喝了用這種方法制成的茶,贊不絕口。因為這種方法是五糧發明的,所以人們稱之為五糧茶。因閩南方言“五糧”與“烏龍”同音,後人將其改稱“烏龍茶”。吳良死後,為了紀念他對發明烏龍茶的貢獻,在他隱居的南巖山上建了壹座宮殿,取名“獵將軍堂”(已廢棄)。鬥茶習俗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衰落,但在烏龍茶之鄉、鐵觀音發源地西平,這壹習俗與名茶壹起歷久彌新,並不斷發展創新。

鬥茶是壹種古老的鬥茶形式,又稱鬥茶、鬥茶、品茶。始於唐代,盛於宋代,沿元、明、清。它通過烹煮和品嘗茶葉來競爭茶葉的質量和烹飪技巧。蘇東坡詩中說:“勝者高不可攀,敗者投降是無限恥辱。”古時候西平民間鬥茶相當盛行,人們常常會遇到三五知己,奉上各自的茶,壹起品鑒,決出勝負。

鬥茶在當代演變為茶王賽,常被稱為名茶鑒定會、鑒賞會、XX杯大獎賽等等。茶王大賽期間,各參賽單位(或茶農)將把做工精細、品質優良的茶葉送到評比地點,評委會對從全國各地挑選的茶葉樣品進行打碼。評審團成員會依次看外觀和色澤,然後逐壹開湯評價,聞香嘗味,再用手搓葉底評價老嫩。總之,當場對茶葉品質的色、香、味、形四個因素逐壹打分,最後公布時,按分數排序。有時也采用專家評價和愛茶者(消費者)評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西平作為安溪的主要產茶鄉,幾乎每年都舉辦王賽。茶王賽多在每年春秋兩季茶葉采摘後舉行,分為初賽、復賽、決賽三個階段。初賽在產茶區(村)舉行,選出幾件質量優秀的;重點對全國各地評選出的精品進行復賽,從中選出優秀的茶樣;最後,由評委會組織茶葉專家對復賽選出的優秀茶樣進行評審,評選出茶王(又稱特等獎)1名,壹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若幹質量獎。評選結束後,還經常舉行茶藝表演、茶王拍賣和街頭活動。

在《高山流水》的琵琶音樂聲中進行了精致的茶藝表演。茶女婀娜的身姿,身著旗袍,美麗的容顏,從容地展示了茶具、煮泉水、韓信點兵、啜飲花灑等18道工序,生動地展示了傳統茶藝與現代神韻相融合的制茶藝術,讓人在享受美的同時,也領略到茶文化的精髓。

“踩街”活動氣勢恢宏,氣勢磅礴!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茶王”身著盛裝,手持花證,肩上系著絲帶,坐在八擡大轎子裏,滿面春風。遊行隊伍中,領路隊、彩旗隊、秧歌隊、腰鼓隊、舞龍隊、舞獅隊浩浩蕩蕩,富有現代風格和傳統特色。中獎者喜氣洋洋,賓客興高采烈,街道兩旁,成千上萬的人停下腳步,摩肩接踵地去看茶王,好不熱鬧。有詩說:五月西平新茶季,各村忙參賽,穿紅掛綠奪冠,千人空看茶王。

今天西平的鬥茶是壹大奇觀。6月,1997,10,上海新民晚報記者去西平,寫了壹篇關於西平鬥茶的文章,發表在上海新民晚報上。

茶王賽的連續舉辦有效地改變了西平茶農的生產觀念。茶農意識到茶葉必須做好才能賣個好價錢,而“茶中之王”在中國就像冠軍壹樣漂亮,所以要去爭取,坐著轎子跑著牛!“千人精心耕,西平茶是醉客”,這是壹個生動的寫照。截至目前,西平已形成人人爭做“制茶能手”、人人爭做“茶葉冠軍”的“做好茶,創名牌”的喜人局面。茶王賽的舉辦,提高了西平茶葉的知名度,拓寬了茶葉市場,為西平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茶王拍賣也促使西平茶價格暴漲。從1995到1998,西平鐵觀音拍賣創歷史新高,所以有“西平鐵觀音比黃金更值錢”的說法(泉州晚報、福建經濟報6月1996+10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