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和,男,漢族,1957年3月出生於天津,國家壹級演員,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雜技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曲藝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相聲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相聲漫畫協會會員,中國環保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現為中國廣播藝術團壹級演員。代表作《照鏡子》獲第九屆意大利國際幽默大賽“金小醜”獎。他和他的孿生兄弟劉全利壹起加入了鐵道兵,在藝術的道路上永遠攜手並進
中文名:劉全和。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57年3月。
職業:演員
主要成就:意大利國際幽默大賽“金小醜”獎。
第三屆雜技比賽獲得滑稽項目第壹名。
首屆全國搞笑大賽金獎
代表作品:照鏡子、櫥窗模特、攝影師。
代表作品
《照鏡子》獲第九屆意大利國際幽默大賽“金小醜”獎,《櫥窗模特》獲第三屆雜技大賽搞笑項目第壹名,《攝影愛好者》獲第壹屆全國搞笑大賽金獎。
出名
《雙胞胎的誕生》獲全國百部優秀小品電視大獎賽表演壹等獎、作品二等獎。他最近的新作品包括《連體兄弟》、《公園雕塑》和《為奧運做準備》。
個人榮耀
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和環境保護活動,多次參加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在新疆、西藏、內蒙古、廣西、寧夏等地的慰問演出,與中國文聯、中國音協、中國雜協壹起下基層。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個人”,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熱心環保公益”獎。
表演經驗
雙胞胎的優勢不僅讓他從小就受到更多的關註,也讓他走上藝術道路的過程顯得自然而充滿喜劇感。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漫畫色彩,他找到了自己的藝術靈感,為我們塑造了許多鮮活的生命形象,讓人看到了美與醜,看到了世界。在帶給觀眾歡笑的同時,也帶回了第九屆世界搞笑大賽最高獎“金小醜”獎。他就是劉全和,國家壹級演員,中國廣播藝術團相聲表演藝術家。
角色的生活
對於劉全和來說,他的仕途之路總是與他的弟弟牽著手。談起這些往事,從入伍當兵、練功到轉型搞笑,全和劉還是像想起小時候兩兄弟去撿煤球、耙樹葉幫家裏幹活壹樣溫暖。因為家裏兄弟姐妹多,父親壹個人掙錢養家,生活的艱辛讓他們從小就很懂事。1970年,鐵道兵文工團赴天津招收文藝兵。隨父習武的劉全和、兄弟二人報名參加了考試,並成功地加入了鐵道兵文工團。
到了北京,剛開始主要是上舞蹈課,但是練不好就要被淘汰復員。兩兄弟非常緊張,訓練非常刻苦。他們經常比別人起得早,睡得晚。有時候他們半夜起來直接去訓練場。別人開燈的時候才淩晨3點,還鬧笑話。好事多磨。在1976年全國文藝匯演中,劉全和、表演的雜技《椅面》獲得優秀表演獎。1979年還隨雜技《鉆圈》獲全軍文藝匯演二等獎,隨解放軍雜技代表團赴緬甸進行文化交流演出。
雜技藝術的特殊性決定了受年齡和接受者素質的影響,很難繼續活躍在雜技舞臺上,謀求發展。劉全和說,他們深深感到需要新的藝術突破。在為壹個波蘭代表團表演時,兩兄弟無意中聽到有人說“這對雙胞胎的表演和卓別林年輕時壹樣聰明”,這壹下子激發了他們的靈感。劉全利說:“後來我們看了很多卓別林的資料,覺得他的表演道路很適合我們,於是就逐漸發展到幽默小品和搞笑方面。”
起初,他們的喜劇創作以模仿卓別林的表演為主,同時借鑒了傳統雜技節目中的表演形式,如拋球、搶椅等。因為有雜技和舞蹈的基礎,劉全和和表演得很有表現力,很快就紅了。劉全和說:“但有壹次我們去香港演出,在內地很受歡迎的觀眾反響壹般。後來有人跟我們說,妳們的節目模仿性太強,要有自己的形象。這句話壹下子把我們驚醒了。”
回京後,劉全和和想,既然我們是雙胞胎,為什麽不為此大驚小怪呢?下定決心後,他們立即開始構思,並得到了姜昆、陳佩斯、朱時茂等著名演員的指導。很快,《修桌子》、《修路燈》、《照鏡子》、《櫥窗模特》等節目問世,受到熱烈歡迎和廣泛好評。而《連體兄弟》、《攝影愛好者》、《夢想奧運》等作品也深入人心,讓觀眾更有時代感。第三屆全國雜技大賽壹等獎、第壹屆上海國際啞劇節“最佳表演獎”、第壹屆全國相聲大賽金獎等獎項接踵而至。就像金屬被打磨過壹樣,劉全和和在各自的藝術道路上逐漸閃耀出自己的光彩,其中最耀眼的光芒是他們獲得了意大利第九屆世界漫畫大賽最高獎“金小醜”獎。
比賽在意大利西西裏島舉行,連接羅馬時道具延遲,讓兩兄弟很著急。比賽當天早上,道具終於到了。沖進比賽表演了《照鏡子》。雖然觀眾已經為兩兄弟生動的表演鼓掌,但劉全和和仍然很緊張,他們不懂外語。結果公布的時候,聽到第三個才說中國。我以為我拿了第三名,兄弟倆挺失望的。後來才知道成績是根據國名的英文首字母公布的。《照鏡子》獲得第壹名,獲得大賽最高獎“金小醜”。
在劉全和和創作的滑稽小品中,《不文明的人》諷刺了社會上的不文明現象,《蜜蜂的復仇》呼喚環保意識,《夢想奧運》表達了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想象。這些主題取向表達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關註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做了30多年的藝人,盡管拿了很多獎,但給基層民眾送去歡樂壹直是他們的壹貫做法。多年來,全和劉、跟隨“心連心”藝術團到邊疆、跑到哨所,到處進行慰問演出;在中國文聯舉辦的“送歡樂到基層”活動中也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
全額和全額福利
全和是兄弟。壹樣的濃眉大眼,微微上揚的嘴角,都穿著黑衣,戴著帽子,手牽手。雙胞胎壹出現,真是笑話。而他們的人生註定與“滑稽”有著難解的緣分。
12歲,出生在天津普通工人家庭。他們憑借幾個簡單的武術動作和雙胞胎的聰明可愛,幸運地入選了鐵道兵文工團。22年後,隱藏著絕活的兩兄弟,從遙遠的意大利為中國贏回了國際幽默大賽的最高獎“金小醜”。獲獎作品由“照鏡子”創作,靈感來自他們自己雙胞胎的特征。2009年,年過五旬的兩兄弟成功舉辦了壹場搞笑幽默的專場演出《幸福生活》。從舞臺創意策劃到作品主題形式,都在求新求變。
40年來,從鐵道兵文工團的小戰士,到國內外知名的幽默表演藝術家,兩兄弟走過了壹段路。生活在舞臺上彈跳,笑聲在舞臺上傳播。從早年的《櫥窗模特》、《照鏡子》到近年的《雙胞胎的誕生》、《鋼琴師與指揮家》,李以巧妙生動的肢體語言、獨特幽默的戲劇情節、中西合璧的豐富表演,將幽默藝術演繹到了極致。壹系列作品在觀眾的笑聲中凝聚成精品。快樂童年,2010最新創作,越來越有童趣。
“妳見過雙黃蛋嗎?對,就是我們兩個!”劉全利喜歡這樣比較它們。在壹次電視采訪中,主持人開心地給他們起了個外號叫“快樂雙黃蛋”。
或許很少有人能想到,這對在舞臺上以笑為職業的“快樂雙黃蛋”,他們走過的40多年的路,就像壹場險峻而深遠的攀巖,竭盡全力,永不停歇。正是沿途的關鍵高峰奠定了他們在生活和藝術上的高度。
第壹次登頂是在鐵道兵文工團的學生隊。基礎差的兄弟通過刻苦訓練壹步步超越別人,成為基本功最好的選手。很多人都很驚訝:“妳怎麽會有這麽多!”藝術家是大膽的。1976兩兄弟獲得全國藝術表演優秀表演獎,以及後來在雜技界引起轟動的創新節目《鉆圈》,都是靠苦練的紮實基本功。“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即使成名也是曇花壹現。”
第二次峰會是在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在壹大批文藝前輩的影響下,他們完成了從苦練“技”到追求“藝”的提升,這是表演藝術家成長的關鍵壹跳。“如果沒有那個機會,我就永遠像壹頭老黃牛,只知道苦練。”現在回想起來,劉全利仍有許多感觸。正是在姜昆和陳佩斯的指導下,他們開始思考將雜技與傳統戲劇、小品和相聲的元素相結合,並將戲劇情節融入喜劇表演。這就是後來為他們贏得國際大獎的《照鏡子》的創作過程。“中民這次拿出來的作品終於搞笑了!”劉全和至今還記得他獲獎時外國同行對他的壹句評價。如果不是因為那個獎,兄弟倆可能已經轉行了。
創造快樂的工作並不總是輕松的,其對“快樂雙黃蛋”坦言,“我壹直有危機感,從來不敢休息。有時候真的很累。”“其實藝術的關鍵是心。我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自己的作品,觀察生活中的壹切,從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現在很多年輕人變了又變,卻浪費了最美好的青春。”在國外演出的間隙,他們從不逛街,而是去看演出,看。日程排滿了。對他們來說最幸福的事就是踏踏實實的追求自己喜歡的藝術,在退休前留下幾件好作品。
全和李權這對在藝術道路上攜手登頂的孿生兄弟,在舞臺上分不清彼此的“幸福雙黃蛋”。我們期待他們帶著精湛的演技和認真的追求不斷登臺,傳遞著幽默和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