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四大文明古國(除古中國)的歷史分別有多少年?分別是從哪年到哪年的?

四大文明古國(除古中國)的歷史分別有多少年?分別是從哪年到哪年的?

四大文明古國 “ 四大文明古國”指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這壹說法,最早是由梁啟超先生於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首次使用這個定義。梁啟超的說法來源於當時世界學術界公認的“四大文明發源地”。但遺憾的是,除中國之外,其他三個文明古國的文化已在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壹些歷史痕跡。. 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文明古發源地有五個。《世界文明史》(美國 威廉·麥克高希)稱,“古巴比倫(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50年之間)、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00年)、古希臘(公元前3000年~1100年之間)、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古中國(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西方人只認實物證據而不認學術,所以不承認五帝及夏時期,編者加)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發源地”。這是學術界認同最多的說法,其他說法還有:“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希臘,古瑪雅”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印加,中國”。

目前中國學術界公認的說法是: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壹,有著四千零七十八年的文明史,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壹起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 最初的文明(公元前4000年代後期至2000年代前期)

文明的發生 --埃及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壹,它經歷了自己的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埃及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邊緣的梅裏姆達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塔薩-巴達裏文化等)都是農牧業混合型的文化。雖然埃及的農業起源於何時何地尚有爭論,但公元前6000—5000年代,其農業文化已相當發達,並已使用銅器,這為其文明的較早出現奠定了基礎。

早王朝時期 據曼涅托(生活於公元前4—3世紀之交的壹個埃及祭司)記載,古代埃及國王美尼斯創建了第壹王朝,此後,埃及經歷了31個王朝(到希臘人征服以前)。近代的埃及學家又將古代埃及歷史劃分為若幹時期,每個時期又包括了曼涅托的若幹王朝。其中早王朝時期包括第1—2王朝,時間約為公元前3100—2686年。

據曼涅托記載,美尼斯不僅是第壹王朝的建立者,而且是埃及國家的建立者和統壹者。他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後,征服了北方的三角洲地區。為了鞏固對北方的統治,他在河谷和三角洲交界的地方建立了壹個要塞城市——孟斐斯(原名白城,孟斐斯是希臘人對該城的稱呼),其守護神是普塔赫神(世界創造者、藝術和手工業的保護神)。現代考古學未發現有關美尼斯存在的任何物證。因此,現代埃及學家常把有文物證據的納爾邁或阿哈與美尼斯視為壹人,也有的學者懷疑美尼斯存在的真實性。

古王國時期和第壹中間期

古王國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 古王國時期包括第3—6王朝,時間約為公元前2686—2181年,建都於孟斐斯。金字塔的修建開始於此時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修建於此時期,所以,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期。

古王國時期是古代埃及的奴隸制經濟得到重大發展的時期。國家的統壹為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壹個較為安定的環境;水利灌溉系統在更大範圍內的修建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後代在埃及種植的所有主要作物(如大麥、小麥、亞麻、葡萄、無花果等),在古王國時期都已種植。在農具方面,奴隸主的經濟中使用了由兩頭牛牽引的重犁,這比用簡單的木犁耕地要先進得多。從貴族墓中的畫裏可以看出,農業技術總的來說還很原始,但因尼羅河泛濫後沈積下來的淤泥十分肥沃,糧食產量仍可供養古王國時期龐大的統治階級的國家機器和廣大的手工業者。

王室家族控制朝政:古王國時期的君主專制不僅表現在國王個人直接控制國家的主要權力,還表現在王室家族控制朝政,高官顯宦多為王室家族成員。第4王朝時,維西爾壹職多為王子擔任,即使到第5—6王朝時,也有王子擔任維西爾的。在薩卡拉地方的第5—6王朝時的6個王子墓中,就有壹位擔任過維西爾;有兩人擔任過王室事務監督和軍隊司令官的職務。在古王國末期,王權削弱,地方貴族勢力擡頭,有的地方貴族擔任了維西爾,如第6王朝時壹個名叫紮烏的維西爾,原來就是個地方貴族。不過紮烏之所以能擔任維西爾之職,可能與他的兩個姐妹成了王後有關。

國王對其臣民有無限權威:在古代埃及,國王淩駕於國家之上,壹切臣民似乎都成了他的奴仆。臣民見了國王只能吻他腳前的塵土,壹位駙馬被允許吻國王的腳,就會感到莫大榮幸。第5—6王朝時的壹些官吏(如烏尼等人)的銘文中反映的對國王奴顏婢膝的態度,充分說明了當時君臣關系的性質。不過,梅騰墓銘文中反映的第3—4王朝之交的官吏與國王的關系似乎並非如此,第5—6王朝時的亨庫和伊比等人的銘文似乎表明地方貴族與國王的關系也並非如此。可能,象烏尼這樣的人,是國王壹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因此,他們對國王的態度同地方貴族有很大的區別。

王權被進壹步神化:君主專制利用神權以強化王權、強化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古王國初期及其以前,鷹神荷魯斯是王權的主要保護神。第4王朝哈佛拉國王的壹個雕像,就是由荷魯斯展開雙翅保護著他的頭。那時的國王還有壹個荷魯斯名(王銜名)。但是,在古王國時期,對太陽神拉的崇拜逐漸發展起來,並在第5王朝占了上風。據魏斯特卡爾紙草說,第5王朝頭三個國王都宣稱自己是拉神之子,即拉神的後代。從第3王朝時起,國王的名字被寫在壹個橢圓形的框子裏。這個框子象征的是太陽照耀的區域,也是表示國王受到太陽神的保護。古王國時期,許多國王的名字的末尾都有拉的名字。為了得到神權勢力的支持,古王國時期的國王們捐贈給神廟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神化王權既是王權本身的要求,也是當時統治階級的需要。王權的神化也意味著奴隸主階級政權的神化。因此,它也為奴隸主階級所容忍。為此,古代埃及奴隸主豢養了整整壹個祭司集團。

金字塔的建造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的墳墓,因其形似漢字的“金”字,中國人稱之為“金字塔”。金字塔的建造始於第3王朝第壹個國王喬賽爾。當時,他讓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伊蒙霍特普為他設計壹個墳墓,伊蒙霍特普最初設計建造了壹個巨大的石造馬斯塔巴,地點在薩卡拉。但喬賽爾和伊蒙霍特普自己都不滿意,覺得不夠莊嚴雄偉。於是伊蒙霍特普便在它上面又加了五個壹層比壹層小的馬斯塔巴,這就成了現在仍可見到的喬賽爾的層級金字塔,它高61.2米,底邊東西長123.3米,南北長107.4米。在金字塔的底下有走廊和墓室,在金字塔旁建有祭廟,整個建築群則用圍墻圍了起來。第4王朝第壹個國王斯涅弗魯時,建造了三個金字塔。他的第壹座金字塔在麥杜門,原為壹個層級金字塔。後來將各層階梯填平,成為壹個角錐體的金字塔;其後,他又命人在達淑爾為其建造壹座真正角錐體的金字塔,但由於設計上的誤差,建到壹半時發現角度太大,不得不改變角度,從而成了壹座菱形金字塔,或稱彎曲形金字塔。對此,斯涅弗魯當然不滿意,於是他又命人在達淑爾建造了另壹座真正角錐體的金字塔。可以說,斯涅弗魯時期是從層級金字塔向真正角錐體金字塔轉變的時期。 最大的金字塔是第4王朝的胡夫國王(希臘人把他叫做齊奧普斯)時修建的,其建築師是胡夫的兄弟海米昂,地址被選在孟斐斯附近的尼羅河西岸的基澤。該金字塔高146.5米,每邊邊長約為230米。據說該金字塔用了約230萬塊大小不等的石頭,平均每塊重約2.5噸。墓室原建在塔底,後又在塔內的中部建了墓室。此金字塔的入口在塔北面離地面13米處,呈三角形,從而使塔身的重量均勻地散開,不致將通道口壓垮。

據希羅多德說,修建胡夫的金字塔***用了30年的時間,頭10年是修築運石頭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後20年用於修建金字塔本身,每年用工10萬人。

在胡夫的金字塔旁,還有該王朝的哈佛拉(希臘人把他叫做齊夫林)和孟卡拉(希臘人把他叫做麥凱林努斯)兩個國王的金字塔。在哈佛拉金字塔前不遠處有該國王的壹個獅身人面像(司芬克斯),高20米左右,長50米左右,用壹整塊石頭雕成,據說其面部是按哈佛拉的像雕成的。古埃及人認為,獅子是進入天國門戶的守護者。

在這些金字塔四周,還仆伏著許多貴族的馬斯塔巴,這象征性地反映了君主專制對其臣屬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古印度

佛陀與夢幻交織的世界——印度文化

印度是我國的緊鄰,但由於連綿高聳的喜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們對於這位鄰居的情況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經"在中國人的耳朵裏成了艱難的代名詞,和古代埃及的尼羅河、兩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長江壹樣,印度河、恒河同樣醞釀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

在距今五十萬年以前,印度次大陸就已有了遠古先民,他們同樣是刀耕火種、漁獵采集,在此壹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壹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印度境內遍布了居民點,人們已開始從事農業,馴養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這壹切,為壹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的誕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亞次大陸,有壹個頭枕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腳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陳躺,又生機無限的古老國度。這就是被人稱作"月亮之國"的印度,因其國土形狀宛若牛首,也有人稱之為"牛顱之國"。

神遊文明古國——印度

恒河,從喜馬拉雅山起步,走過壹個被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環抱的亞洲半島,滋潤了這壹方土地,也孕育了壹片光輝燦爛的文明,成為壹個國度的“聖河”。而這個幸運的國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壹——印度。

印度是壹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壹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壹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裏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

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向往返璞歸真。而印度傳統音樂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裏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壹首“拉格”。至於歌曲的內容,則源於北印度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傳統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發音,歌者音質純凈,令歌曲保持壹種簡潔、純美的聖詩感覺。即使妳聽不懂歌詞,也能體會到自然的神聖與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壹——Natyam,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藝術”。它除了強調舞蹈的節奏感,還十分強調伴奏音樂必須悅耳動聽,由莊重的詩歌和風格純樸的音樂組成。這本是用於祭祀的舞蹈,能充分體現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廟舞女在廟宇裏表演。這壹舞蹈的動作關鍵在於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彎,雙膝分開,而雙腳則要像壹把半開的扇。雖然有嚴格的動作規範,但其實每壹個演員的表演都是不壹樣的,而且大多數時候表演都是即興的,因此每壹支Natyam的個人風格都十分強烈。

現在,這種傳統的舞蹈在壹股復古的潮流中再度興起。不過,古時候的Natyam壹般是獨舞,而現在群舞更為流行。壹群身段婀娜、身穿艷麗傳統服裝的舞女,在動聽的音樂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獨舞更勝壹籌。時至今日,Natyam更發展成壹套講究技術的藝術體系.

泥爐碳火烹調的美食

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壹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壹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壹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裏,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幹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面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壹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壹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攝氏度後,烹飪相差壹兩分鐘,甚至壹兩秒鐘,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奶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妳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壹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天竺之魂——印度古國青銅雕像展

古代印度是神話之邦,宗教、哲學異常發達。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印度青銅造像的傳統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時代的青銅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紀相繼興起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為古代印度藝術包括青銅造像提供了永恒的主題。印度中世紀(公元7——13世紀),印度青銅造像達到鼎盛時期。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裏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遊地區)。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和國境內。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澱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堪稱"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壹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遊的蘇美人發明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準,把壹年劃分為12個月,***354天,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把壹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壹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壹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壹些錐體的體積。

4000BC,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巖。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佛教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它的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他的門徒稱他為“佛”,意為“大徹大悟的人”。佛教宣揚眾生平等,認為人類受苦的根源在於人的欲望,只有刻苦修行,消滅欲望,才能達到“極樂世界”。 [編輯本段]古代巴比倫  古巴比倫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裏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遊地區)。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和國境內。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澱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堪稱"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壹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遊的蘇美人發明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準,把壹年劃分為12個月,***354天,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把壹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壹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壹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壹些錐體的體積。

4000BC,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巖。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跡之壹。這座花園傳說是當時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王後而建的。因為巴比倫地處沙漠,氣候炎熱。而王後家鄉春暖夏涼,十分舒適。 王後因思念山巒起伏,樹木蔥郁的故鄉,日久成疾。為了不讓王後傷心,國王命令工匠在假山上建造了壹座花園。花園分三層,設有水道,栽種了許多奇花異草。遠遠望去花園像是長在空中,所以被稱為空中花園。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裏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裏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裏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

大約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1792BC,漢謨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壹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這是世界上第壹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烏爾納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有282條,刻在壹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巖石柱上。

689BC,巴比倫王國被亞述所滅。605BC新巴比倫王國滅掉了亞述。後來,神廟祭師集團當權,終於在538BC,被位於伊朗高原的波斯所滅。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作為壹個獨立的整體便告結束。

以上介紹的是大河流域文明古國

世界公認的五大文明古國(從大到小排列)

國家/文明起始年代

古巴比倫: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之間

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

古希臘:公元前3000前~1100年之間

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

中國: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目前西方公認中國有3500年歷史(夏朝沒有證據,算上夏的話,是公元前2070年建國)

四大文明古國壹般用來指代古巴比倫、古埃及、中國、古印度等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但對由於古文明缺乏準確的文獻紀錄,其具體誕生時間學術界尚有爭論。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文明的貢獻。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臺地附近。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國古國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進而步入鐵器時代。社會制度大多采用奴隸制,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古埃及的諾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他們利用神話來加強自己的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壹年都分12個月並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計算了圓周率,巴比倫和中國都發現了勾股定理,印度則發明了阿拉伯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