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長期旅居海外是種什麽感受?有歸屬感嗎?

長期旅居海外是種什麽感受?有歸屬感嗎?

這個問題替我壹個三月初,帶著女兒到荷蘭的朋友回答壹下吧。三月份我們國內疫情逐漸減少,變成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而在國外疫情開始爆發。

她老公是荷蘭人,去年12月回荷蘭開始創業,急需她過去幫忙,因為疫情拖到了三月。所以歸屬感還是有的,不然也不會在歐洲最嚴重的時候過去。

她說以前沒覺得有什麽不壹樣,除了不能隨時叫外賣,支付還是靠現金等等。從面對疫情戴口罩這件事,讓她看到了,完全不壹樣的壹面,非常沒安全感。

戴口罩

眼看國內疫情大好了,沒白在家悶2個月,卻要出發到荷蘭,歐洲正嚴重的時候,壹個個還不戴口罩 ,沒有防疫心。人都覺得自身免疫系統能夠扛過去的盲目自信。

朋友是做餐飲的,出門發傳單還被路邊的小朋友取笑,他老公說客戶看到他戴口罩會不願意買他們的外賣的,戴口罩的壓力太大了。

先是怕被取笑…現在是怕被指責!他們的觀念是 健康 的人不應該戴口罩,應該捐給醫護人員。

目前荷蘭也停掉了眾多 旅遊 景點,關閉了眾多博物館、音樂廳、咖啡館和 娛樂 場所。以往人來人往的大街,動不動就遊行的荷蘭人,也被迫壓抑在家裏,安靜等待疫情過去了。朋友說,今年只求 健康 度過了。

看來住在自己的國家跟外國差別真的很大,起碼我們現在可以開始逐漸復工,開車出門, 健康 有保障。

您好,我兒子長期生活在海外。我經常和他溝通。因為他是學習英語專業的。所以他大學畢業之後就去了非洲。在非洲擔任翻譯工作。在非洲他工作了壹年半。他從非洲回來之後就去伊朗待了三年也是擔任翻譯工作。在伊朗的三年了,他的生活還算可以。也學會了當地的語言,而且熟悉了當地的文化。後來他覺得自己文化各方面水平有些不足。所以又自費去了韓國。在韓國留學生活了壹年半。這些經歷都讓他得到了全面的鍛煉。讓他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第壹,生活節奏。

我通過觀察和溝通發現,在國外生活呢,時間長的話,其實壹時半會兒很難適應國內的生活。我記得他第壹次放假從非洲回來。跟我們溝通的時候,節奏跟我們對不上。很多時候只能我們說他聽,常常都是他反應不過來我們說什麽。因為國內的發展的節奏太快了。很多國家甚至發達國家都趕不上中國發展的速度。這就導致了很多生活在海外的人,特別是第三欠發達的國家的人,他們在海外的時候的生活節奏遠遠趕不上國內的生活。所以回到國內的時候很難適應,甚至如果在國外待太久的話就無法回國了。

第二,飲食習慣。

因為他在家的時候基本都是在家吃飯。出國之後可能不太適應國外的飲食習慣。他在非洲時候吃的大部分都是壹種叫撒撒面兒的東西。是用手抓著吃的。他回國休假的那段時間,我發現他明顯瘦了很多。但是呢,他在國外的時候也學會了自己做飯。有時候我們就在網上教他怎麽包餃子,怎麽做中國的飲食。時不時的改善壹下生活。否則的話,吃的不好的話就特別容易想家。

第三,歸屬感。

以我兒子在韓國生活為例。他說在韓國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還是同在韓國的華人壹起。很少接觸當地人。大部分人在海外的華人都是這樣的。可能也是迫於生計或者有壹些別的什麽原因在海外生活。即使生活很多年也不會有太強的歸屬感。我兒子說在韓國的朝鮮族。雖然和韓國都是壹個民族,但是都沒有太強的歸屬感,大部分時間都是朝鮮族聚集在壹起。因為國與國的文化呀,背景啊, 歷史 啊各方面都不太壹樣。中國人在國外還是特別愛國的。出了國以後這愛國感特別強。壹旦國外有壹些對於中國的壹些不當的言論,中國人民特別是在海外的華人反應都特別強。這個海外赤子心在國外的感受特別強。

希望很多就是準備出國無論是 旅遊 還是生活。都能壹切順利平安。謝謝!

沒有家的感覺,能有歸屬感嗎?漂泊,無家可歸,漂泊在外,不符合現代人的本性。

妳好,我是來自加拿大的移民,很高興能從我的角度用視頻回答妳的問題,謝謝。希望妳能喜歡。

長期在海外,就像大樹沒有根,就像漂泊在水面的浮萍,自己的思想和觀念會和國內脫節。在海外很難,回國發展又要從零開始重新創業。融不入的海外,回不去的中國。糾結呀,即便重頭開始,還是希望回到中國,再也不要過這種飄忽不定的生活。

妳好,我雖然沒有居住過海外,但是我個人認為有沒有歸屬感其實是有很多因素的,如果妳在海外有事業有家人,壹家人都過得很幸福,我想這樣妳會有歸屬感的,但是也會在某些時刻會想念祖國,想念故鄉,就猶如“徐誌摩”的《鄉愁》。

這跟遠離家鄉工作的同胞兄弟們是壹樣的心理,事業有成,家庭和睦那麽那裏他就有歸屬感,那裏就是他的第二故鄉。

兄弟,不管妳是在海外還是在哪裏心態也很重要,好好的讓自己過得幸福,歸屬感也會隨著妳的成就而增加的。有句俗話說過:既來則安之。保重

長期住在新西蘭,我來回答個人的想法

歸屬感根據每個人的心態不同,也不壹樣

1、我在新西蘭有歸屬感部分:跟心愛的人在壹起,事業在這,通過努力買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家. 因為是當地居民,享受壹切醫療福利待遇.因為原生家庭也沒有很溫暖,不用在國內做扶弟魔,生活很幸福.

2、沒有歸屬感的時候:在這邊也沒有幾個朋友,大家都是萍水相逢,情分交情也沒有多深,30多歲了也沒有容易交到好朋友.

3、特別是跟其族裔他人關於維護國家統壹的爭吵時,感覺很無力,壹對多真的很難.... 現在新冠病毒爆發期,我們在海外戴口罩引來他們的謾罵,因為他們是有病才戴口罩,我們是為了保護自己才戴口罩.文化沖突也好 ,他們歧視也罷,這種時候真的很想回國

4、我覺著最有感觸的應該是 有孩子的壹代移民的父母吧,很多華人孩子都不會說中文,但是他們的父母英文也沒有靈光... 而且孩子在學校全部西化,家庭內部就是壹場中西文化大戰

所以說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會有壹種第二故鄉的感覺,因為對當地的 社會 、文化、語言、環境等等已經太過熟悉,並沒有壹種在國外的感覺了。但沒有100%的歸屬感,原因很簡單,因為不管怎麽樣妳在當地人眼裏總是外國人。

我是屬於適應能力比較強的人了,中學開始住校,大學和研究生都在外省,坐火車都要20幾個小時的距離。畢業後壹個人獨闖深圳,後來還去了廣州,工作了六年。然後結婚,移居土耳其,目前在這裏生活了兩年。

兩年時間不算長,當妳面對壹個陌生的世界,陌生的語言,陌生的宗教,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口味的食物……暫時還不太可能有很強的歸屬感。妳只能慢慢去習慣這裏的生活,接受很多跟以前截然不同的事情。

記得這次疫情大家宅家期間,朋友圈流傳壹個段子:”最近是不是宅家裏…… 跟小夥伴們交流只能靠手機? 想約小夥伴出去吃飯玩耍約不到也沒地兒去? 超市采購成了為數不多的放風機會? 在大街上見不到幾個人? 沒有公***交通工具? 點不到外賣? 快遞變成慢遞而且不知道什麽時候能送到? 恭喜妳,妳終於體會到大部分海外華人的日常生活了!”這真不是笑話,確實是我平時日常生活的寫照。

經過兩年的時間,我已基本適應這裏的生活了,但還有兩個問題目前還有點棘手。

壹是早餐問題。土耳其人習慣在家吃早餐,且幾乎都是生冷食物。看著滿滿當當壹大桌子,其實大致就分為幾類:各種果醬,各種奶酪,各種橄欖,外加黃油,面包,雞蛋,再切個小黃瓜和西紅柿等。如果真說有什麽熱的食物,那大概就是紅茶了。那個時候,妳會非常想念國內的豐盛早餐:炒粉,腸粉,瀨粉,皮蛋粥,茶葉蛋,豆漿油條,糯米雞,流沙包,竹升面……全都熱氣騰騰,香味撲鼻,哎呀不能想,口水流下來了。

另壹個就是串門。土耳其人喜歡串門,相互閑話家常,主人會準備紅茶和甜品,有時也會招呼客人享用正餐,串壹次門至少半天時間,匆匆離開就是不尊重主人的表現。這是他們熱情好客,人情親近的表現。但是這跟我們中國人,尤其中國大城市的生活習慣不太壹樣。我們人與人關系非常簡單,相互很少上門,對我們來說,家是壹個比較私密的地方,不會輕易打擾。朋友、同事、親戚相聚有默認的社交場所,比如咖啡廳,餐廳,酒吧,公園,商場,KTV等。所以面對土耳其人熱情的串門習慣,我還不太適應,更何況,他們的語言我也聽不太懂,坐在那難免有點尷尬。疫情爆發後,土耳其政府呼籲大家老實待在家裏,這段時間我倒也清凈不少。

世上沒有完美之地,我們只能適應環境。無論在哪裏,都應該積極樂觀,活得認真,活得明媚。無論妳去向何方,不管天氣如何,請永遠帶上自己的陽光。

附上土式早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