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就是第三個大願的全部內容。說到供養,首先想到的是很多寺廟都有正月初壹、十五祭祀佛菩薩的習慣。還有什麽?每天吃飯前,我們都要向佛祖獻祭。三德六味,為佛為僧。所以供養也是修行的壹種方式。這種方式表達了對佛陀的尊敬和敬意。供佛不代表佛壹定要吃我們的飯。不供養,佛就餓了。事實並非如此。供養是為了表達我們對佛的虔誠和敬意,同時也是為了表達對佛的感謝!佛教報四種恩?其中,有壹位老師。佛是我們的老師,當然也是老師的範疇。因為佛陀的誕生,我們知道如何知道真相,如何修行,如何擺脫煩惱和痛苦。佛祖對眾生有大慈大悲,我們無法碎片報答佛祖的恩情。除了尊敬和贊美佛陀,我們還要供養他。
現在我說的是第三個願望:“廣養廣養。”廣修供養,不僅是供養佛,也是供養對我們有利益的人,沒有利益的人。我們應該支持他們所有人。比如我們的父母,親戚朋友,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都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情去回報他們。在佛教中,有三種福田:壹種是感恩。意思是對我們好的人,我們要報答他們。有壹顆感恩的心來報答他們的恩情。佛經上說:“壹個人能孝敬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如果佛陀沒有出生,我們會通過尊敬和支持我們的父母來獲得最大的功德。孝敬養父母,報答父母的恩情,也是在培養我們自己的福田。所以,如果壹個學佛的人連在家孝敬、贍養、報答父母的養育都做不到,那妳就不是壹個好的佛教徒。第二個是景甜。我們所尊敬的壹切對象,如師、師、善知、佛、菩薩,都是我們崇拜的領域,我們要供養。第三個是薩達。悲場是指我們要慈悲為懷的對象:比如那些窮人、乞丐,他們缺衣少食,生活困難,需要人的幫助。作為學佛的人,我們應該同情他,用壹顆慈悲的心去幫助他。表面上我們是在幫助別人,其實是在幫助自己成長喜訊,所以只要遇到有困難的人,就要積極幫助別人。
佛教稱傅沛為農業。種田就像農民春天播種,秋天才能收獲。春天不播種,秋天就壹無所獲。壹個人的福氣從何而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有些人壹生中,不會有好事發生在他們身上。於是他抱怨上帝沒有眼睛,不幸的事總是落在他身上。其實壹個人的運氣好不好,不取決於上帝,而與妳的福報有關,福報來自於修福田,廣植恩田,敬田,悲田,只有通過付出和供養,才會有福報。廣泛修行供養,表面上看經文雖然只說供養諸佛,但從經文內容來看,其實包括供養壹切眾生。
“佛法中所有佛寺,虛空,十方三世,塵中,皆有世間塵佛。11佛寺,各種菩薩,環海。”這裏的內容之前也說過。在所有的佛寺裏,都有數佛的微塵。意思是無量諸佛,每壹個佛的周圍都有很多菩薩。這就告訴我們,我們供養的對象是十方第三世界的壹切諸佛。支持的意義?首先,它表達了對佛菩薩的尊敬。二是修福田,增福報。第三是消除我們的貪欲,也就是卑鄙和小氣。布施佛祖,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克服卑鄙。如果妳不支持,不付出真心,不願意把東西拿出來,將來的結果會很差。給予和支持是最好的省錢方式,將來“利息”會很高。所以,壹個人的財富不是拼命賺錢就能獲得的。這要看運氣好不好,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運氣。
支持和付出不僅可以培養福報,還可以克服自己的貪婪和執著。壹個人如果執著於財產,就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就像妳沒有在銀行存過壹分錢壹樣。雖然銀行裏有很多錢,有人可以從中取出10萬、20萬,但是妳壹分錢也取不出來。所以,在給予和支持別人的同時,妳其實也在為自己省錢。
因為貪,所以不能廣泛修行布施。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送人。妳送出去的衣服都過時了,妳不喜歡穿,妳就大方的送給別人。很少有人能把妳剛買的時裝送給別人。比如送別人電器,總是看著家裏用不著的,用舊的送人。妳不會把妳剛買的大彩電送人。為什麽我們舍不得把最高檔最貴的東西送給別人?原因是貪婪。因為我們迷戀美好的事物。如果妳不貪圖這些最好的東西,妳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需要妳幫助的人。然後,也是在打破我們的自私、貪婪、執著、煩惱。
我們執著於某些東西,這往往是我們煩惱的根源。堅持是我們從生死中解脫的最大障礙!佛教裏有壹個故事:從前有壹位禪師,他的精神境界很高。他什麽都不貪吃,唯壹讓他貪吃的就是壹個碗。因為這個碗是當年皇帝送給他的。有壹天,他的生命即將結束,恐怖派了兩個小鬼來帶他走。禪師的功夫很高。他壹坐在那裏,就進入了冥想狀態。這兩個孩子到處找,但他們找不到他。他們到處找,但沒人看見。我找不到它。我該怎麽辦?回去也做不了工作,很苦惱。然後他們去咨詢寺廟的保護者和地主。禪師藏在哪裏?我們到處都找不到他。後來護法告訴他們:這個禪師修行水平很高,妳們很難找到他。但是,有壹種方法可以讓妳見到他。禪師有壹個碗,是他最喜歡的東西。去敲他的碗。他聽到敲門聲肯定會出來的。不信妳試試。
禪師打坐時,鬼神找不到他。鬼變成老鼠,跳到禪師的碗裏。碗發出了聲音。禪師立刻從冥想中走了出來。他害怕碗會碎!這時,鬼立刻跳起來,在他脖子上套了壹條鏈子。不好意思,請跟我們走。禪師意識到碗對他做了什麽。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禪師急中生智,把碗打碎了!然後他又進入了冥想狀態,鬼魂再也找不到他了。碗沒了,但我的命保住了!
向鄧華國楊公
“我深信普賢的願望會幫助我,我知道我在解決它之前看到了什麽。”。被說服就是被說服。現在才知道,就是這麽多佛,就像在自己面前壹樣。我們的練習方法主要靠形象化。要讓自己進入普賢的境界,相信宇宙中有無限的佛。下面,普賢菩薩告訴我們如何供養諸佛:“上面所有奇妙的供養工具,我都知道”。面對十佛,我會用最好的東西供養他們。所謂最好,當然不是說妳要拿出金銀財寶來捐佛,而是妳在有限的經濟能力範圍內,用最好的東西來捐佛。
“所謂華韻、曼韻、樂雲”華指的是花,而花是用來供佛的。雲的意思很多,很多花都是用來祭佛的。藤蔓是花藤蔓。把花壹朵壹朵串起來,做成花環,壹朵壹朵送給佛。這叫做藤雲。天樂雲就是用音樂來祭佛。正如我們唱的《鹿巷贊》,這是祭佛的音樂。如果坐在這裏的任何人正在學習彈鋼琴,或者電子琴什麽的,妳可以去佛寺為佛表演。比如妳剛學了壹首新歌,妳覺得好聽,妳唱的最好,首先妳要供養佛,這也是供養。
“天傘遮雲”。以前國王出門,頭上有傘蓋,是用來祭祀佛祖的。“天衣雲”的意思是給佛陀最好的衣服。比如妳剛買了壹件高級時裝,先送給佛祖再穿也是可以的。供奉的意義主要是表達妳的虔誠,但是佛能不能戴就是另壹回事了。水果剛買回家,重要的是選壹個最大最好的,先給佛祖,代表妳壹直有壹顆心的捐獻。“天上各種香”就是各種香。比如末香,身上香,都是塗抹在身上的各種香。買回來,先給佛,然後自己擦。燒香就是給佛燒香。末香,現在是檀香,檀香點燃了,氣味很好聞。用這些香來供奉佛像。
“如待雲,可壹壹丈量,如須彌山王。”須彌山是佛教中最高的山。相當於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山。這些鮮花、水果、衣服、音樂等的供品。我現在提供的像須彌山壹樣大,但它們不是真的,主要是通過視覺化。在這裏,普賢菩薩教導我們通過觀想來供養佛陀。
“燃各種燈”是指燃各種燈,如酥油燈,油燈用這些油點燈。“香油燈”就是用香油點燈。“壹盞壹盞,燈火如須彌山”。每盞燈的燈芯都有須彌山那麽大。“輕油如海水”。每盞油燈裏的油和海裏的水壹樣多。妳認為這盞燈要用多長時間?那麽這盞油燈就永遠不會熄滅。妳的供佛時間和這盞油燈壹樣,永遠。妳想想,妳的供佛功德有多大?所以,我們既然研究了普賢的願望,就應該拓展我們的胸懷和想象力,讓我們的思想境界能夠包容整個世界,整個宇宙!我們學佛是為了開闊心胸,用佛的胸懷要求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接近佛陀。如果妳的心靈壹直停留在原來的層次,那麽妳永遠是壹個有情眾生。
在所有的祭品中,法國人提供的最多。
"等待支持往往是壹種支持."上面說了,衣服,花,音樂,食物,香,各種油燈,這麽多東西供養著十佛菩薩,世間壹切眾生。看來這個功德當然很大。但是普賢菩薩接著告訴我們:“善人!在所有支持中,法律支持力度最大。”意思是好人!不要以為用那麽多好東西供養佛就是對佛最好的供養。不要!供養佛最好的方式是尊重和追求佛教,而不是事物。換句話說,“遵教”或者“依法修行”就是對佛最好的供養。
比如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什麽?孩子怎樣才能孝順父母?比如妳女兒整天只知道給妳買好吃的,穿的。但是我和壹些不三不四的人在壹起。妳說什麽她都不聽。外面給妳惹很多麻煩的事情,三天兩頭有人來找妳,找妳麻煩。反倒是妳另壹個兒子,雖然沒給妳買過好吃的,但是很聽妳的話。他在外面沒有闖禍,每個上門的人都誇他,說他很有前途。打擾壹下。妳愛妳女兒嗎?還是喜歡妳兒子?我必須喜歡我的兒子。我不會錯的。如果妳喜歡妳的女兒,妳就不是壹個好父母。
那麽,諸佛菩薩對眾生的感情都是壹樣的。有些人只知道供佛或者拜佛,卻壹點都不在乎佛法。如果他們得到了皈依證,他們就會忘記它,認為自己是佛。我壹點也不在乎佛教的真理。我還是按照自己原來的想法和習慣生活。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怨佛。這樣的人,即使天天給佛菩薩獻祭,再怎麽供奉,也是白給。他們永遠是佛教的俗人。也就是說,作為壹個佛生,“依法修行,遵教”就是對佛最好的供養。
法,在我們的實踐中,它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們信仰的對象是佛教三寶和佛教。有些人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三個關系:有些人信佛,卻不信佛法,認為佛法沒什麽好研究的,和尚更是鳳毛麟角。有些和尚和我們差別不大,也不比我強多少。他最感興趣的是佛,對佛有著無比的崇拜和信仰。但是如果妳對法律沒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能學好佛學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就像我們現在流傳的儒家經典壹樣,有很多真經,但也有偽經。什麽是偽經?也就是說這個經是假的,並不是佛陀所說的佛法。偽經是壹些異端或鬼神以佛的名義編撰的經典,這樣的經典就是偽經。如果妳對佛教沒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真理還沒有建立。在這些偽經面前,妳信了,妳就跟著他們走,妳就誤入歧途了。
還有壹種人,對佛教不感興趣,對和尚感興趣。拜了壹個師父之後,覺得師父就是壹切。他以為只要聽師父的話,尊重師父,好好供養師父,就可以逃過生死。會有兩種情況:如果妳拜的師父有正知,是善知,妳親近他就解脫了,受益於佛法;如果妳崇拜的師父是邪識呢?這位大師知道邪見的話。不管他說什麽,妳做什麽,妳都完了!妳掉進了深淵,而妳並不知道。
所以佛教中的和尚是壹個整體。佛教三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是佛法,而不是佛或僧。為什麽?因為佛之所以能逃離生死成佛,關鍵因素是他能在成佛之前證明法的真理。所以,佛以佛法為核心!佛法是佛陀證明宇宙生命的最高真理。我們修行的成就也是基於對佛法的理解。我們要擺脫煩惱,擺脫生死,沒有法就不能修行。依法修行,才能解脫。所以法律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重要!我們能依法修行,這就是佛的好弟子。
依法執業是法律的支撐。
“所謂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受眾生供養,苦代眾生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比如精神支持,可以概括為後六種支持。比如修行:就是按照佛所說的各種方法去修行,通過長期的修行去解脫,直到成佛。這種支持自然包括其他六種支持。值得註意的是,七種供養中,有三種提到了“眾生”,另外四種雖然沒有直接提到眾生,但也包含了關愛眾生的成分。佛教徒要知道,所謂解脫成佛,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壹切苦難眾生。所以在修行這七種供養法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壹切眾生,要永遠把壹切眾生放在第壹位。這是佛教徒的職責。下面就七種支持給大家講解壹下。
(1)比如修行供養:就是按照佛陀所說的各種教義去修行,也就是依法修行。
(2)利益壹切眾生:要做壹切對壹切眾生有益的事。當別人有困難時,主動幫助他們。把他從苦難中解救出來,讓他快樂。從表面上看,妳所做的與佛教無關。其實妳也是在供養諸佛。因為佛菩薩是為眾生利益而生的,妳能利益眾生,自然是對諸佛最好的供養。
(3)被眾生供養:社會上有很多人。如果妳跟他們談佛教,他們可能接受不了。那麽妳必須首先接受它們。佛教有四種方法:壹是布施,二是愛語,三是利行,四是同事。如果我看到有人有困難,需要經濟和物質上的幫助,我會給他這種幫助。這是慈善。愛的語言是在愛的基礎上,用真實的語言或利他的語言去幫助別人。有益的行為是指妳所做的壹切都是有益於他人的,不存在會傷害他人的行為。同事可以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如果妳真的能按照四射法,如果對方不為妳所動,那他簡直就是壹塊木頭。如果妳想有更多的朋友,想讓他們對妳好,妳就得采取四射法。妳修好之後,別人就會對妳好。因為即使是鐵石心腸的人,也壹定會被妳影響。照顧眾生,就是用四法照顧眾生,利益眾生。
(4)為壹切眾生受苦:要有同體慈悲的精神,把壹切眾生和自己視為壹體。眾生之難,是我之難;眾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比如有人急需錢做手術,還需要200元才能住進醫院。看到病人生命垂危,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主動去幫助他,把錢拿出來,讓他先住在醫院。如果他需要輸血,別人的血型和他的不匹配,恰好病人的血型和妳的壹樣;這個時候,病人的生死就是他自己的生死。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妳應該立即給他輸自己的血。他的病就是我的病,他好了,妳要為他的康復感到高興和快樂,這是供養眾生。這樣的例子很多,眾生皆苦的現象也很多,這裏就不壹壹說了。
(5)勤修善根:學佛修行應該是勤修善根。也就是說,壹切善的人都要追求,善的內容有很多,比如三回、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勤奮、禪定、智慧、四照、拜佛、拜佛、懺悔、解脫。這些都是勤修善根的內容。好根的培養不是今天做的,過幾天會做,但永遠會做。
(6)不要放棄菩薩行業來供養:學佛首先要發菩提心,走菩薩道。在學習中,妳不能半途而廢。不放棄,就是不放棄。菩提心以後,不要放棄,離開菩薩的修行。菩提心是壹種對他人心靈的自覺意識。學釋迦牟尼佛是“自覺”,學佛的精神和行為是“自覺”。在修行菩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壹切眾生的不同根基,方便、巧妙的推廣佛法,讓我們和所有人都從苦中得到快樂。
菩薩的修行也是有法律支持的。法石功德大,這個問題在金剛經裏說得很清楚。看過金剛經的請舉手。我覺得有不少,但不多。金剛經裏經常說,妳用很多七寶布施,但是比起讀金剛經或者能夠給別人講解金剛經的功過,簡直差太遠了。這是為什麽呢?因為比起布施的方法,布施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就像有人遇到困難,需要經濟上的幫助,我給他100元,1000元,1萬元,他們都會用光。這是壹個方面。另壹方面,我給他財產也不壹定是好事。有時候他沒錢也開心,錢多了就不開心。比如社會上很多情侶關系很好,沒錢的時候也過得很幸福。隨著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後,家庭收入增加,結果家庭開始不和諧。男方在外面有外遇,或者女方有外遇。結果本來是壹個幸福的家庭,卻因為錢多了,鬧得不可開交。所以,有錢不壹定能幸福。金錢只是幸福的壹個組成部分,不是全部。它不是生活中的壹切。
所以在佛教裏,給錢供養不如給錢供養偉大。法布施,就像我教妳壹個謀生的方法,比直接給妳壹二十塊錢要有利得多。因為,我教妳謀生之道。妳學會這門手藝後,可以從中獲得取之不盡的金錢。如果我能給妳壹條通往幸福的路,教妳佛法,讓妳遠離悲傷、煩惱和痛苦,讓妳的生活幸福;過著充實、快樂、舒適的生活。可見,讓人壹生感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是金錢,而是佛教。因此,說支持的好處要比財政支持大得多。
第五層(7)離不開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求佛道,把眾生的心翻下來。學佛的人要有大悲心,菩提心只能由大悲心而生。印心後,我們壹刻也不能離開自己的印心,讓菩提心壹天天成長,直到成就無上菩提心,完成功德。省庵大師《勸菩提心》說:“忘菩提心,修善佛法,是有名的魔業”,大概說明了這個道理。
“壹個好人,如果他供養了以前無數的功德,是百分之壹不到,壹千分不到,十萬分不到。然後他點,加羅點,數點,比喻,優秀的博尼沙陀點,壹個也不如壹個。”諸名如聚義、納宇塔、加羅、算術、數數、隱喻、烏博尼佐藤等,不勝枚舉。這裏有壹些比喻,很難解釋。普賢菩薩對法會的聽眾說:善人!要知道各種財物供養,比如須彌山大小,可以說是無窮無盡,應該說是可以得到無量功德;但比起法律支持的功過,實在是太遠了,太遠了。就像前面的供奉無限財產給佛的功德,相比於以法供養壹念的功德,以錢供養的功德是百分之幾,但都不及以法供養壹分的功德大。上面這段話主要是通過壹些比喻告訴我們,經濟支持的功德是很大的,法律支持的功德是不能用數字來比較的。
尊重法律和理性。
“為什麽,比如要尊重法律;妳說是,妳就生佛了。”為什麽法律支持的功德大於經濟支持?理由是“以身作則,尊重法律”。這就告訴我們,因為諸佛敬法,如來敬法,我們更要敬法。佛法在佛教中地位最高,佛由佛法而生。因為佛法,佛經歷了佛法,證得了佛法,所以成佛。佛從何而來?佛是依法修行來的。如果我們走菩薩道,學佛的人能夠依法修行,依法對待眾生,這種供養就是對如來的真正供養。反過來說,如果只是給佛壹些好吃的,這種供養永遠不是最好的。真正的供養是佛,不是物。佛祖對我們好吃的東西並不驚訝。那妳說,我以後不給佛供了。不,懺悔仍然是必要的。我剛才說了,供奉祭品可以培養我們的福報,同時也可以克服我們的貪婪、吝嗇、小氣。祭祀也是修行的壹個方面。
“這絕大多數是最好的供養,虛空世界枯竭,眾生枯竭,眾生枯竭,眾生煩惱,我的供給枯竭;而虛空世界,甚至煩惱無窮,我的支持也是無窮的。彼此想念,沒有中斷;身、語、意,不疲。”這壹段的內容和之前壹樣,無論是修財還是修法,真正的支撐都不是壹天兩天的事情,是很長的時間,以後會做的。